慈乌
《中华本草》:慈乌
拼音注音
Cí Wū
别名
乌、孝鸟、慈鸦、哺公、小山老鸹、咵老鸦、麦鸦
英文名
Jackdaw
出处
1.出自《嘉佑本草》:慈鸦似乌而小,多群飞,作鸦鸦声者是。北土极多,不作腰臭也,今谓之寒鹅。2.《纲目》:乌有四种:小而纯黑,小嘴反哺者慈乌也;似慈乌而大嘴,腹下白,不反哺者,鸦乌也;似鸦乌而大,自项者,燕乌也;似鸦乌而小,亦嘴穴居者,山乌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鸦科动物寒鸦的全体或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vus monedula (Linnaeus)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捕杀后,除去羽毛及内脏,鲜用。
原形态
寒鸦,体长约30cm。嘴粗壮,黑色。后颈、颈侧、上背及胸、腹部均苍白色,其余各部均黑色;头顶后头以及翅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均带紫色亮辉,余羽均闪着绿蓝色反光。头侧和身羽杂有白色细纹。胸羽呈锥针形。另一种黑色型,通体除头侧有白纹外,均为黑色。虹膜黑褐色;跗跖、趾、脚及爪均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区及平原的田野间,好群栖。主食农作物的种子,亦吃昆虫。资源分布:分布几遍全国,但南方较少。
化学成分
肉含蛋白质(protein),肽类(peptides),氨基酸(amino acid),脂类(lipid)。
性味
味酸;咸;性平
归经
肺;肾经
功能主治
滋阴潜阳。主虚劳咳嗽;骨蒸烦热;体弱消瘦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各家论述
《嘉佑本草》:补劳治瘦,助气,止咳嗽,骨蒸赢弱者,和五味淹炙食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慈乌
拼音注音
Cí Wū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鸦科动物寒鸦的肉。
原形态
寒鸦(《嘉佑本草》),又名:乌、鸒(《诗经》),鹎鶋(《尔雅》),鸦、楚乌、孝乌(《说文》),元乌(崔豹《古今注》),鹎乌(《尔雅》郭璞注),慈鸦(《嘉佑本草》),哺公(《尔雅翼》),鸖鸭(《小尔雅》宋咸注)。
体长约30厘米。嘴粗壮,黑色。虹膜黑褐色。后颈、颈侧、上背及胸、腹部均苍白色,其余各部均黑色;头顶后头以及翅上的内侧覆羽和飞羽均带紫色亮辉,余羽均闪着绿蓝色反光.头侧和耳羽杂有白色细纹。胸羽呈锥针形。另一种黑色型,通体除头佣有白纹外,均为黑色。脚及爪均黑色。
生境分布
栖于山区及平原的田野间,好群栖。主食农作物的种子,亦吃昆虫。分布几遍全国,但南方较少。
性味
《嘉佑本草》:"味酸咸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嘉佑本草》:"补劳治瘦,助气,止咳嗽,骨蒸羸弱者,和五味淹炙食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百药煎
- 七叶一把伞
- 黄毛耳草
- 菊花参
- 勒鱼
- 鸢脑髓
- 回心草
- 粗灰钉
- 黑豆衣
- 石膏
- 铁牛钻石
- 李树胶
- 突厥雀
- 擘蓝
- 山刺柏
- 青酒缸
- 萆薢
- 铁草鞋
- 黑蒴
- 石柑子
- 猪笼草
- 野扁豆
- 景天三七根
- 五爪龙
- 苹婆
- 蠘
- 五瓣寄生
- 午香草
- 柽柳
- 蛏
- 栝楼皮
- 百步还阳丹
- 一匹草
- 草血竭
- 支柱蓼
- 金线草
- 松下兰
- 通花根
- 牛金子
- 草灵脂
- 七里香
- 草果药
- 地梢瓜
- 蕨
- 丝瓜叶
- 海松子
- 蝙蝠
- 垂果南芥
- 吉利子树
- 剑麻
- 小果倒地铃
- 高粱根
- 蒲桃叶
- 鹅绒藤
- 石刁柏
- 大透骨草
- 大狼毒
- 螳螂跌打
- 铁扇子
- 小年药
- 岩筋菜
- 斩龙草
- 蛤蟆草
- 降真香
- 黄花稔
- 酸水草
- 橘红
- 辣蓼草
- 榧螺
- 鲤鱼胆
- 花椒叶
- 黄花仔
- 犀牛皮
- 万寿菊
- 苦草
- 过墙风
- 鸡根
- 屎咕咕
- 水晶兰
- 见血清
- 香石藤果
- 刺菱
- 樟脑
- 魔芋
- 百部
- 风化硝
- 九节风
- 萱草
- 蛏壳
- 青木香
- 狗肝菜
- 水蔓青
- 太平莓
- 狗肾
- 红石耳
- 白马骨
- 带刺马鞭
- 望月砂
- 蛇胆
- 浮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