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茅花
《中华本草》:香茅花
拼音注音
Xiānɡ Máo Huā
别名
茅香花、茆香花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mbopon citratus(D C.) Stapf采收和储藏:花期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香茅,多年生草本。秆粗壮,高达2m。含有柠檬香味。叶片长达1m,宽15mm,两面均呈灰白色而粗糙。佛焰苞披针形,狭窄,长1.5-2cm,红色或淡黄褐色,3至5倍长于总梗;伪圆锥花序线形至长圆形,疏散,具三回分枝,基部间断,其分枝细弱而下倾或稍弯曲以至弓形弯曲。第一回分枝具5至7节,第二回或第三回分枝具2至3节而单纯。总状花序孪生,长1.5-2cm,具4节;穗轴节间长2-3mm,具稍长之柔毛,但其毛并不遮蔽小穗,无柄小穗两性,线形或披针状线形,无芒,锐尖;第1颖先端具2微齿,脊上具狭翼,背面微凹而在下部凹陷;脊间无脉,第2外稃先端浅裂,具短尖头,无芒,有柄小穗暗紫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我国华南、西南、福建、台湾地区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我国华南、西南、福建、台湾地区有栽培。
性味
甘;微苦;温
功能主治
温中和胃。主心腹冷痛;恶心呕吐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6g;或入丸、散。
注意
阴虚内热及胃热者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鸨油
- 桃枝
- 小萹蓄
- 高山大黄
- 香橼叶
- 田唇乌蝇翼
- 小青杨
- 香菊
- 蜈蚣旗根
- 金匙叶草
- 刻裂紫堇
- 香港四照花
- 麋骨
- 狗牙根
- 猫肝
- 蕉芋
- 京大戟
- 五指山参
- 心不干
- 海鲶
- 小飞蓬
- 新疆藁本
- 翅茎蜂斗草
- 大黄茎
- 滇山茶
- 地柏叶
- 猪毛参
- 细木通
- 杏叶
- 大苞叶千斤拔
- 岩景天
- 厚叶川木香
- 棕树心
- 橡实
- 扁担杆
- 牛肋巴
- 蒙古马兰
- 卤碱
- 金合欢
- 小花吊兰
- 吴茱萸叶
- 绣球花
- 开口箭
- 香草兰
- 乌木屑
- 白矾
- 雪上一支蒿
- 家独行菜
- 香青兰
- 铜锤玉带草
- 响铃豆
- 疏松卷柏
- 羊角拗
- 长梗石柑
- 白淋草
- 刺莓果根
- 南方红豆杉
- 茶子木花
- 斑鸠菊
- 香花刺
- 胭木
- 鹿角菜
- 独叶白芨
- 三分丹
- 蕨
- 香樟根
- 水白蜡
- 蓝花棘豆
- 蔓草虫豆
- 草原老鹳草
- 兴安毛连菜花
- 大枣
- 万年柏
- 野三七
- 熊脑
- 火腿
- 黄花夹竹桃
- 臭梧桐子
- 碎骨红
- 软骨过山龙
- 省雀花
- 益母草
- 川谷根
- 西番莲
- 藏茄
- 灯笼花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香樟
- 莨菪
- 披针骨牌蕨
- 青桐翠木
- 鲦鱼
- 金刚刺
- 狭果茶藨
- 秋海棠
- 香苏草
- 向阳花
- 野牡丹子
- 五齿剑
- 杏仁防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