钝叶草
《中华本草》:钝叶草
拼音注音
Dùn Yè Cǎo
别名
薏米草、鸭口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Helfer Stenotaphr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钝叶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enotaphrum helferi Munro ex Hock. F.采收和储藏:林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钝叶草,多年生草本。秆下部匍伏,于节处生根向上抽出高10-40cm的直立花枝。叶鞘松驰,通常长于节间,压扁面于背部具脊,常仅包节间下部,平滑无毛;叶舌极短,先端具白色短纤毛;叶片带状,长5-17cm,宽5-11mm,先端微钝,具短尖头,基部截平或近圆形,两面无毛,边缘粗糙。花序轴扁平呈叶状,具翼长10-15cm,宽3-5mm,边缘微粗糙;穗状花序嵌生于主轴的凹穴内,长7-18mm,小穗轴三棱形,边缘微粗糙,先端延生于顶生小穗之上而成一小尖头;小穗互生,卵状披针形,长4-4.5mm,含2小花,而仅第2小花结实;颖先端尖,脉间有小横脉,第1颖广卵形,长为小穗的1/2-2/3,具(3-)5-7脉,第2颖与小穗等长,具9-11脉;第1小花雄性;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,具7脉,内稃厚膜质,略短于外稃,具2脉,第2外稃革质,有被微毛的小尖头,边缘包卷内稃。花、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约1100m以下的湿润草地、林缘或疏林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胃;肝经
功能主治
益气;催产。主胃下垂;子宫脱垂;习惯性流产;难产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民间用于鱼骨鲠喉,煎水冲龙衣(煅后研末服),并用于难产或胎盘滞留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接骨丹
- 水红木叶
- 粪鬼伞
- 盐麸树白皮
- 水凤仙
- 水茄冬叶
- 水榕木根
- 满山红根
- 水红木花
- 水杨木白皮
- 水枇杷
- 准噶尔鸢尾
- 水松球果
- 水苦荬根
- 满山红
- 水茄冬果
- 水红袍
- 毛柄短肠蕨
- 甘西鼠尾
- 崇澍蕨
- 水茄冬子
- 总状土木香
- 总状绿绒蒿
- 乳源木莲果
- 川滇大黄土
- 硬皮褐层孔菌
- 中华赛爵床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玉
- 慈姑
- 楮叶
- 虾蟆
- 葛粉
- 水芋
- 毛莸
- 游草
- 盐肤子
- 山荔枝果
- 朱兰
- 银鱼
- 狗娃花
- 指天椒
- 狭绿叶线蕨
- 芸薹
- 水杨根
- 淫羊藿
- 阳雀花根
- 饿蚂蝗
- 枳椇叶
- 毛杨梅皮
- 杏仁
- 茶
- 芋
- 马棘
- 蘑菇
- 茉莉
- 马勃
- 马乳
- 苜蓿
- 莺
- 羽萼
- 琥珀
- 蘼芜
- 蜜蜡
- 芒
- 蚂蚁
- 紫木通
- 环维黄杨星D
- 海龙
- 苍山黄堇
- 苍白过路黄
- 海马
- 海蜇
- 药老
- 海鲶
- 狐肝
- 茵芋
- 胭木
- 马刀
- 狐肉
- 灰叶
- 马宝
- 糙苏
- 芋头
- 火棘
- 狐胆
- 狐头
- 马心
- 茅栗
- 灰蓟
- 茶叶
- 虉草
- 葛根
- 茶子
- 貉肉
- 猴骨
- 羊肚
- 马桑
- 粗皮蛙
- 羊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