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绿水苎麻
《中华本草》:灰绿水苎麻
拼音注音
Huī Lǜ Shuǐ Zhù M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灰绿水苎麻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macrophyllaHornem.var.canescens(Wedd.)Long[B.canescensWedd.;B.platy-phyllaD.Donvar.canescens(Wedd.)Wedd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亚灌木或多年生草本,高1-2m。上部有短伏毛。叶对生或近对生;叶柄长达10cm,同1对叶的柄不等长;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达20cm,宽3-7cm,先端短骤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稍偏斜,边缘自基部之上有小牙齿,上面稍粗糙,有短伏毛,下面多少呈灰绿色,被短伏毛。穗状花序单生叶腋,雌雄异株或同株,雌花序位于茎上部,在近基部处分枝,枝向上直展;其下为雄花序。雄花花被片4;雄蕊4;退化雌蕊狭倒卵形。雌花花被纺锤形或椭圆形,先端有2小齿。花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40-1000m的山地林下或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。主骨髓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擦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杨梅根
- 蘡薁藤
- 刺楸树叶
- 松叶防风花
- 大叶钩藤
- 金甲豆
- 山货榔
- 灰凤梨
- 鲨鱼油
- 水茴香藻
- 石鲫
- 山菅兰
- 暗鳞鳞毛蕨
- 中华石楠
- 山鸡腿
- 桂丁
- 鬼毛针
- 鳖甲
- 红田乌草
- 山狸子骨
- 羊肚菜
- 下山虎
- 无风自动草
- 芒叶小米草
- 六方藤
- 蚂蚁花根
- 偏翅唐松草根
- 油散木
- 梅花参
- 大果榆
- 风箱树根
- 清风藤
- 葛藟根
- 红郎伞
- 广东金钱草
- 天牛
- 泡桐树皮
- 藏青果
- 黑面叶
- 散血芹
- 榕树果
- 狭叶垂头菊
- 刺柏
- 密穗砖子苗
- 蓖麻蚕
- 雪乌
- 费菜
- 水伤药
- 丝瓜络
- 沙冬青
- 化橘红
- 天青地白
- 牛奶树
- 云实
- 白颖苔草
- 海龙
- 大叶马尾连
- 黄荆叶
- 佛甲草
- 云南小草蔻
- 芒刺复叶耳蕨
- 橄榄仁
- 大叶千斤拔根
- 云木香
- 鸬鹚(鸬鹚)
- 木椒根
- 豺皮樟根
- 大叶苣荬菜
- 黄唇鱼鳃
- 点地梅
- 玉米须
- 赛北紫堇
- 木天蓼
- 草金杉
- 苍条鱼鳖
- 球衣藻
- 油茶叶
- 三棱
- 岩葱
- 桑椹
- 草威灵
- 新疆卫矛
- 刺玫果
- 刺藜
- 小地松
- 金顶蘑
- 功劳叶
- 小米草
- 鱼虱子
- 小寸金黄
- 草乌叶
- 肥猪苗
- 赤芍药
- 山辛夷
- 臭蒿
- 树茭瓜
- 倒爪草
- 印度菩提树皮
- 土百部
- 黄花堇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