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柄蕗蕨
《中华本草》:长柄蕗蕨
拼音注音
Chánɡ Bǐnɡ Lù Jué
英文名
Long-stipe Mecodi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膜蕨科植物长柄蕗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codium osmundoides(V.d.B.) Ching[Hymenophyllum osmumdoides V.d.B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附生植物,植株高15-18cm。根茎褐色,纤细如丝,长而横走,下面疏生纤维状根。叶远生,相距2-3cm;叶柄深褐色,长4-7cm,上部有下延易脱落的狭翅;叶片薄膜质,半透明,宽卵形,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8-12cm,宽2.5-4.5cm,三;回羽裂;羽片10-15对,互生,有短柄,三角状卵形至长圆形,长1-2.5cm,宽4-12mm,上部的羽片渐缩小;小羽片4-6对,互生,无柄;长圆形至阔楔形,长3-5mm,宽2-4mm,基部下侧下延,密接,基部上侧1个小羽片覆盖叶轴;末回裂片2-6个,互生,线形至长圆状线形,先端钝头或有浅缺刻,全缘,单一或分叉;叶脉叉状分枝,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。叶轴及羽轴褐色,均有翅。孢子囊群多数,各裂片均能育,位于叶片上部1/3-1/2处;囊苞为等边三角状卵形,长1-1.5mm,尖头,全缘,唇瓣深裂几达基部,其下的裂片比囊苞狭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700m的林中及山谷溪旁阴湿的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,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长柄蕗蕨多皱缩成团,根状茎纤细,丝状,褐色,光滑。叶柄细长,长4-7cm,直径约0.5mm,深褐色,光滑;叶片宽卵形,薄膜质,半透明,长8-12cm,宽2.5-4.5cm,上下两面均为棕色。气微,味淡,后渐辛麻舌。[br]2.显微鉴别 地上部分粉末特征:绿褐色。①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边形,直径26-73μm,壁平直,细胞内充满棕色物质。②叶柄纤维红棕色,直径20-44μm,壁厚8-18μm。③石细胞少见,长方形或长多边形,纹孔及孔沟明显,长约117μm,宽约39μm,壁厚8-10μm。④草酸钙晶体不规则形,直径10-31μm。⑤梯纹管胞,直径10-18μm。⑥孢子极面观三角圆形,具长3裂缝,直径52-55μm,外壁厚约2.5μm,具瘤状纹饰。
性味
微苦;凉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生肌止血。主痈疖;疮疥;烫火伤;肿毒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干品研末调涂;或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味微苦,性凉。功效同蕗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罗汉松根皮
- 鸢脚爪
- 鹊豆
- 石芥菜
- 大叶黄杨根
- 双参
- 金花菜
- 铁破锣
- 黑腺珍珠菜
- 吉笼草
- 绿百合
- 蜂糖罐
- 刺楸
- 地红子根
- 红帽顶
- 卵叶鳞始蕨
- 小叶金老梅
- 五龙皮
- 车前状垂头菊
- 香叶天竹葵
- 杏仁
- 香槁树
- 小朴松实
- 鸡屎藤果
- 鸡脑
- 皱杓兰
- 午香草
- 灵猫骨
- 紫红獐牙菜
- 常春藤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刺苋菜
- 威灵菊
- 硬水黄连
- 山桂花
- 五脉绿绒蒿花
- 荷秋藤
- 车前草
- 大避债蛾
- 鹅观草
- 倒挂金钩
- 小麦苗
- 金箔
- 鱼鳔
- 海通
- 醋糟
- 廉姜
- 紫薇皮
- 苞叶木
- 黑参
- 蛇婆
- 铁力木
- 滇丹参
- 无漏子
- 长柄蕗蕨
- 网眼瓦韦
- 薇籽
- 歪脖子果
- 蕹菜
- 柠条籽
- 长叶竹根七
- 无患子叶
- 长管假茉莉
- 长距兰
- 豌豆七
- 无患子
- 醋林子
- 窝儿七
- 长果荜茇
- 鸱鸺
- 赤楠根
- 豌豆七根
- 雾水葛
- 挖耳子草
- 豺肉
- 赤楠
- 梧桐子
- 文殊兰
- 文殊兰果
- 梧桐叶
- 王瓜子
- 长柄秋海棠
- 长瓣金莲花
- 长石
- 无患树皮
- 无毛南蛇藤
- 碗花草根
- 蜈蚣旗根
- 梧桐花
- 蜈蚣兰
- 车桑子根
- 长叶山竹子
- 车桑仔根
- 长管香茶菜
- 梧桐根
- 寸金草
- 长叶丹参
- 翁波
- 芜荑
- 胃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