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叶山竹子
《中华本草》:长叶山竹子
拼音注音
Chánɡ Yè Shān Zhú Zi
别名
广西长叶山竹子。
英文名
Bark of Kwangsi Garcinia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藤黄科植物长叶山竹子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arcinia Schefferi Pierre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长叶山竹子 乔木,高10-15m。树干直径10-15cm;树皮粗糙,棕褐色,有黄色浆汁,在阳光下变黑,小枝四棱形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0-20mm,粗约2mm;叶片厚革质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7-13cm,宽3-6cm,先端圆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,中脉在上面微下陷,下面隆起,侧脉28-30,在下面明显凸起。花杂性,异株;雄花序顶生,具花3-6朵;花梗长约10mm;雄花单生,花梗短,四棱形;萼片4,花瓣4,膜质,倒卵状阔椭圆形,长14-15mm,先端宽,基部渐狭;雄蕊多数,4束,雄蕊花丝合生成块状,花药多数,较退化子房长,退化房四棱形;雌花萼片4,花瓣4,子房圆筒形或长圆形,长约10mm,花柱短,肥厚,8浅裂。浆果阔椭圆形,长约3.5cm,宽约3cm,光滑,先端具无柄、扁平、边缘细裂的宿存柱头。种子长圆形或近圆柱状,长1.2-1.3cm,径6-7mm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原产越南北部,我国广东引入栽培。
性味
苦;涩;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烧伤;烫伤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树皮味微苦、涩、性平。有消肿、散热毒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榛子花
- 石蛇
- 银木荷皮
- 小赤麻根
- 李
- 蚺蛇膏
- 西藏点地梅
- 牛奶浆根
- 寒水石
- 环维黄杨星D
- 红杉
- 六月雪
- 粟米泔汁
- 寒莓叶
- 白石榴根
- 接骨草
- 番红花
- 藏绵芪
- 石吊兰
- 鲎尾
- 白花灯笼
- 粳米
- 猪殃殃
- 野梨枝叶
- 朴树
- 倒吊笔叶
- 柠檬皮
- 白豆
- 土连翘
- 落花生枝叶
- 山玉兰
- 狨
- 木棉根
- 星色草
- 草柏枝
- 红花点地梅
- 鹿角芦荟
- 鸡嗉子根
- 菜子七
- 野枇杷
- 黄花补血草
- 野胡萝卜根
- 筋骨散
- 网脉橐吾
- 十萼茄
- 野辣烟
- 麻油
- 刺血红
- 芭蕉油
- 苦瓜
- 凤凰衣
- 合欢花
- 海螺厣
- 水蛭
- 蜂房
- 半夏
- 文蛤
- 大金银花
- 野菱根
- 山藿香
- 金雀儿
- 黑蒴
- 蟾头
- 红果参
- 地钱
- 大麦
- 泽泻叶
- 葱花
- 十姊妹
- 温泉
- 江南地不容
- 南瓜七
- 无爷藤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鲨鱼心
- 滇瑞香
- 京大戟
- 卤碱
- 禹余粮
- 两广瘤足蕨
- 喉咙草
- 鸡蛋七叶
- 穿心莲
- 秋葡萄
- 树救主
- 川楝子
- 大独叶草
- 东北蛔蒿
- 披针骨牌蕨
- 石茶
- 煨姜
- 鸡骨菜
- 椎连栎
- 酸果藤
- 散血藤
- 武靴藤
- 广金钱草
- 吉祥草
- 野丹参
- 白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