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广瘤足蕨
《中华本草》:两广瘤足蕨
拼音注音
Liǎnɡ Guǎnɡ Liú Zú Jué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瘤足蕨科植物两广瘤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giogyria liankwangensis Ching[P.intermedia C.Chr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去须根与叶柄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根茎圆柱形,高约5cm,粗3cm,直立。叶草质,干后绿色,营养叶柄长20cm,三角形,棕禾秆色;叶片长35cm,宽16cm,狭长圆形,基部不变狭,顶部为羽状深裂;羽片约15对,互生,相距2.5cm,平展,向上稍斜升,披针形,不呈镰刀状,基部1对长同于上面各对,无柄,长7-9cm,宽1.2cm,渐尖头;叶片顶部的羽片渐短,合生,顶生羽片1枚比其下面的稍长,基部略为浅裂,边缘通体有波状短齿牙。叶脉平展,大部分叉,两面明显。孢子叶远较营养叶为高,柄长30-40cm,叶片长30cm,羽片长5-8cm,宽约3cm,线形,有明显的小柄,钝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m的林下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流行性感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土黄芩
- 泽泻叶
- 泽漆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海狗肾
- 星色草
- 鄂报春
- 越西川木香
- 禹余粮
- 臭黄荆根
- 龙脷叶
- 匙叶黄杨
- 华南毛蕨
- 黄芪
- 老枪谷
- 白榄根
- 漆树根
- 石油菜
- 树葫芦
- 高原蚤缀
- 小石仙桃
- 藏山药
- 胡萝卜子
- 粘人草
- 火焰草
- 大独叶草
- 毛叶黄药
- 日照飘拂草
- 牛巴嘴
- 蝇子草
- 野兔脑
- 贵州花椒
- 露兜竻蔃
- 薯莨
- 秋木瓜
- 倒爪草
- 蜗牛
- 黄缅桂果
- 庵 (艹闾)子
- 斑竹根
- 戟叶瓦韦
- 红牛尾七
- 狐心
- 高山望
- 野牡丹子
- 皱叶羊蹄
- 鲤鱼皮
- 杉塔
- 豪猪千
- 车前草
- 石瓜子莲
- 黄鼬
- 蜂蜜树
- 黄花补血草
- 鹅臎
- 白线薯
- 毛脉南蛇藤
- 骆驼脂
- 长叶山竹子
- 榛子花
- 石蛇
- 银木荷皮
- 小赤麻根
- 李
- 蚺蛇膏
- 西藏点地梅
- 牛奶浆根
- 寒水石
- 环维黄杨星D
- 红杉
- 六月雪
- 粟米泔汁
- 寒莓叶
- 白石榴根
- 接骨草
- 番红花
- 藏绵芪
- 石吊兰
- 鲎尾
- 白花灯笼
- 粳米
- 猪殃殃
- 野梨枝叶
- 朴树
- 倒吊笔叶
- 柠檬皮
- 白豆
- 土连翘
- 落花生枝叶
- 山玉兰
- 狨
- 木棉根
- 草柏枝
- 红花点地梅
- 鹿角芦荟
- 鸡嗉子根
- 菜子七
- 野枇杷
- 野胡萝卜根
- 筋骨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