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南毛蕨
《中华本草》:华南毛蕨
拼音注音
Huá Nán Máo Jué
别名
冷蕨棵、大风寒
英文名
Parasitic Cyclosoru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星蕨科植物华南毛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losorus parasiticus(L.)Farw.[Polypodium parasiticum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50-70cm。根茎横生,粗约5mm,被棕色、披针形鳞片。叶近生;叶柄纤细,长15-40cm,棕禾秆色,略被柔毛;叶片草质,椭圆状披针形,长约35cm,宽13-20cm,基部不变狭,两面沿叶脉有针状毛,上面脉间疏生短刚毛,二回羽裂;中部以下的羽片长约10cm,宽1.2-1.4cm,披针形,基部平截,羽裂深达1/2强;侧脉在裂上6-8对,仅基部1对连接,自第2对起各对都伸达缺刻以下的边缘。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中部稍上处;囊群盖小,圆肾形密被柔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800m的林下或溪边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
辛;平;微苦
归经
肺;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祛风;除湿。主风湿痹痛;感冒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9-15g,水煎服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除湿、止痢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藏山药
- 扁竹根
- 花皮胶藤
- 东北桤木
- 狗肾
- 黄鲴鱼
- 骆驼蹄瓣
- 山油麻
- 山白菊
- 一点红
- 鲨鱼心
- 葎草根
- 鳖肉
- 碱蓬
- 矮人陀
- 锡叶藤
- 斩龙草
- 毛黄堇
- 降真香
- 赛繁缕
- 四大天王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林问荆
- 饿蚂蝗
- 辣椒
- 董棕粉
- 芙蓉花
- 台湾榕
- 苦瓜
- 猪脬
- 红果冬青根
- 毛叶黄药
- 鹅掌楸
- 金樱叶
- 红土子皮
- 刺黄连
- 箭叶蓼
- 鹅绒藤
- 赤胫散
- 飞天蜈蚣
- 椴树
- 石刁柏
- 大狼毒
- 华萝藦
- 金沙草
- 马尾伸筋
- 扭筋草
- 茱苓草
- 地蜂子
- 刘寄奴
- 葛藟
- 葛上亭长
- 藕粉
- 透茎冷水花
- 荚蒾
- 铁苋
- 一点血
- 穿地龙
- 玄精石
- 金剪刀草
- 止血扇菇
- 蜣螂
- 箭杆风
- 松萝
- 血参
- 假连翘
- 一颗血
- 硼砂
- 松下兰
- 天竺黄
- 尖尾风
- 水龙
- 紫铜矿
- 降香
- 齿叶橐吾
- 鸡肠狼毒
- 黄颡鱼涎
- 荚蒾子
- 红叶藤
- 浮海石
- 博落回
- 貂尾
- 短穗兔耳草
- 虎图辣
- 疬子草
- 鸡腰果
- 蒴藋
- 将军树
- 炮姜
- 密毛桃叶珊瑚根
- 乌头叶蛇葡萄
- 黄竹参
- 诃子核
- 圆叶南蛇藤茎
- 维特他
- 大块瓦
- 黄花补血草
- 黑大豆皮
- 倒水莲
- 白花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