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草寇
《中华本草》:小草寇
拼音注音
Xiǎo Cǎo Kòu
别名
直穗山姜
英文名
Small Galangal
出处
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姜种植物小草寇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pinia henryi K Schum[Languas henryi(K.Schum.)Merr.]采收和储藏:果实尚未成熟时采用,晒干或阴干。
原形态
小草蔻,多年生草本,高达2m。叶柄极短,长约3mm或缺;叶舌长7-8mm,钝,革质;叶片线状披针形,长35-40cm,宽4.5-5cm,先端渐尖并具小尖头,基部渐狭,除边缘有毛外,两面均无毛。总状花序直立,长10-12cm,基部托以无叶之鞘,花序轴被绢毛;花梗长2-4mm;小苞片长圆形,长2.3-2.5cm,无毛,蕾时包卷花蕾,花时脱落;花萼长1.5-2cm,管状,无毛,顶端具2齿,齿端具缘毛,一侧开裂至中部以下;花冠无毛,管长11mm,裂片披针形,长约3cm;侧生退化雄蕊近钻状;唇瓣倒卵形,长约3.5cm,先端2裂,无毛;花丝长约1.3cm,基部背面被短柔毛,花药长1.2cm;花柱无毛;花丝长约1.3cm,基部背面被短柔毛,花药长1.2cm;花柱无毛;子房圆球形,直径4-5mm,被丝质长柔毛。果圆球形,直径2-2.5cm,被短柔毛,先端有宿萼。花期4-6月,果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地。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有少量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果实圆球形,直径1.5-2cm,表面土黄色至浅棕色,顶端有近圆柱形的罕萼,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。果皮光滑,易破碎,内含种子团。气香,味辛凉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温中散寒;行气止痛。主胃寒气滞;腹胀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6g;或研末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果实:治胃寒腹痛胀满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黄麻叶
- 澜沧扁担杆
- 山货榔
- 西南毛莨
- 张公鱼
- 青麸杨根
- 短茎独活
- 扇蕨
- 旋花苗
- 紫萁苗
- 杯苋根
- 红花月见草
- 山马兰
- 鸭血
- 深山不出头
- 珊瑚草花
- 蚬壳
- 黄芩
- 木鳖子根
- 桧叶
- 东方乌毛蕨叶
- 藤乌头
- 红陈艾
- 牛嗓管树
- 豆列当
- 榔榆叶
- 桂子
- 水金凤茎叶
- 灵香草
- 青通草
- 三叶铜钱草
- 盘石龟
- 蜇砂
- 黄蜀葵茎
- 芒花
- 圆叶南蛇藤根
- 狮子草
- 香菇
- 通骨消
- 长柄赤车
- 水案板
- 铁扫竹
- 熊脑
- 黍茎
- 土牛党七
- 兔打伞
- 拟缺香茶菜
- 鲨鱼肉
- 珊瑚
- 枳根皮
- 橙子核
- 小梾木
- 尖叶川黄瑞木
- 银兰
- 灰树花
- 南天竹子
- 波罗蜜叶
- 梁王茶
- 柏枝节
- 麦奴
- 硬叶女娄菜
- 枳椇木皮
- 山胡椒
- 枳椇木汁
- 九龙藤叶
- 蛎菜
- 冬瓜藤
- 粉团花根
- 枣核
- 天目木姜叶
- 羊血
- 龙脑香子
- 山尖菜
- 肉半边莲
- 垂果大蒜芥
- 姜三七
- 岩青兰
- 南瓜根
- 蓝花棘豆
- 槐胶
- 阿魏侧耳
- 翠雀花
- 祖师麻
- 吴茱萸根
- 窝儿七
- 椒蒿
- 夏蜡梅
- 朱砂
- 天目琼花
- 桑叶露
- 掐不齐
- 九牛力
- 竹叶子
- 假芫茜
- 梅叶
- 山小橘
- 山羊耳
- 抱树莲
- 合萌叶
- 水湿柳叶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