膜缘木香
《中华本草》:膜缘木香
拼音注音
Mó Yuán Mù Xiānɡ
别名
理木香、青木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膜缘川木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olomiaea forrestii (Diels) Shih [Jurinea forrestii Diels;Viels;Vladimiria Forrestii (Diels) Ling 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膜缘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。主根圆柱形,细长,直径约1cm。茎极短。叶互生,多数,平铺莲座状;叶片坚纸质;根生叶具柄,长2-7(-12)cm,叶片卵圆形或短圆形,长10-15cm,宽8-11cm,基部宽楔形,羽状伞裂,裂片5-7对,宽三角形或狭长,边缘具一规则齿,齿端具小刺状尖头,两面被糙伏毛;上部叶苞叶状,较小,羽状半裂或不裂。头状花序多数,3-6个密集,卵形,长3.5-4cm,宽2-2.5cm,有长1-2cm的总花梗圆,无缘毛,外层卵形,宽约6mm,内层长圆状披针形;花冠紫色,全部管状,长约3.5cm,管部细长。瘦果圆柱形,上部有瘤状突起;冠毛2-3层刚毛状,长约2cm,黄褐色。花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4100m的山谷及山坡、草甸、藻丛、林缘或针叶林下或石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、形如鸡骨,有的已剖成两瓣,长5-25cm,直径0.7-1.5cm,表面黄棕色,暗棕色或灰棕色,外皮不存在,有纵皱及裂沟纹,支根常凸起。质坚硬,较易折断,折断面略平坦,散有棕色小点状,形成层环明显。气微芳香,味微苦辛,嚼之粘牙。[br]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韧皮部、木质部内均散有树脂道,内含淡棕色树脂团块。木质部纤维较少,初生木质部呈二或三原型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理气;止痛。主脘腹胁肋疼痛;泄泻;痢疾;消化不良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;研末,1.5-3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羊毛草根
- 羊洪膻
- 羚羊角
- 白常山
- 罗汉松叶
- 羊屎果树皮
- 波叶紫金牛
- 西藏酸模
- 白皮
- 滇西风毛菊
- 血水草根
- 树三角枫
- 绿茎槲寄生
- 披针骨牌蕨
- 白叶瓜馥木
- 紫弹树根皮
- 羽裂星蕨
- 绿豆升麻
- 楤叶悬钩子
- 独脚乌桕叶
- 白千层油
- 羊角草
- 桑蠹虫
- 柏树
- 锈毛钝果寄生
- 芫荽茎
- 树乌蝇羽
- 药用小阴地蕨
- 粘毛鼠尾草果
- 淡味当药
- 西藏花椒种子
- 阴香
- 锈毛旋蒴苣苔
- 白云瓜花
- 柏脂
- 柿花
- 芸薹
- 莸
- 柿子
- 芋叶
- 豨仙草
- 紫薇根
- 牡鼠粪
- 芸薹子
- 粽巴叶
- 斑竹花
- 柿霜
- 紫荆桠
- 羊角拗
- 芸香草
- 泡掌筒
- 柏树果
- 羊红膻
- 芸苔子
- 血人参
- 止咳草
- 泽珍珠菜
- 柿寄生
- 象骨
- 杉皮
- 银叶树
- 椬梧
- 菊苣
- 野芋
- 榆蘑
- 稷米
- 榆叶
- 苦果
- 菅
- 蒺藜
- 菊芋
- 柚
- 椰子
- 继木[檵木]
- 乌鳢
- 榆耳
- 野粟
- 乌鸦
- 石上瓜子菜
- 茳芒决明
- 五爪金龙花
- 榆花
- 石斛
- 榆枝
- 椰根
- 柚皮
- 芥子
- 石蒟
- 白及
- 榆树
- 大枣
- 石栗
- 乌蛇
- 油鱼
- 榅桲
- 蒟蒻
- 柚核
- 荚蒾
- 巴豆霜
- 樱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