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参
《中华本草》:雪参
拼音注音
Xuě Shēn
别名
红毛阳参、刺参、条参、鸡脚参、土高丽参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horridulaHook.f.etThoms.var.racemosa(Maxim.)Prain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.f.ex Thoms.var.racemosa (Maxim.) prain[M.racemosa Maxim.;M.horridula var.rudis Prain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须根、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总状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,高约40cm。全株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刺毛,有时刺毛的基部呈紫色。主根长达20cm。茎圆柱形,不分枝。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具柄,长3-8cm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、披针形至条形,长5-20cm,宽0.7-4.2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狭楔形,下延至叶柄基部近鞘状,全缘或波状,稀具不规则的粗锯齿,两面绿色,被刺毛;上部茎生叶具短柄至无柄,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有时条形。花生于茎上部1/3以上的叶腋内,最上部者无苞片,有时生于混生的花葶上;花梗长2-5cm;萼片长圆状卵形,外面被刺毛;花瓣5-8,倒卵状长圆形,长2-3cm,宽1-2cm,天蓝色或蓝紫色,有时红色,无毛;雄蕊多数,花丝丝状,紫色,花药长圆形,黄色;子房卵形,4-6心皮,密被刺毛,花柱圆锥形,具棱,无毛,柱头长圆形。蒴果卵形或长卵形,密被刺毛,4-6瓣自先端开裂至全长的1/3处,宿存花柱长0.7-1cm。种子长圆形,表面具窗格状网纹,花托膨大成盘状。花期5-8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4900m的草坡、石坡或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扭曲的圆锥形,长9-25cm,直径0.5-2.5cm。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。根端残存叶基及黄色毛状物,上侧面有环纹,中下部有纵皱纹。质松脆,易折断;断面松泡,淡黄白色。气微,味甜、微苦。以粗大,味甜者为佳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脾;肾经
功能主治
补气;益肾。主久泻;脱肛;食欲不振;便血;浮肿;久咳;哮喘;眩晕及夜盲症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龙摆尾
- 普贤菜
- 牛皮
- 鳕鱼
- 乌头叶蛇葡萄
- 土马鬃
- 荷莲豆草
- 华中五味子
- 荠薴
- 崖松
- 野核桃仁
- 水冬瓜
- 银柴胡
- 海马
- 水玉簪
- 鱼香根
- 狭叶海金沙
- 红参
- 广东万年青
- 地黄花
- 裕民贝母
- 华风车子
- 黄花苜蓿
- 对马耳蕨
- 黄桷叶
- 绵羊角
- 华南铁角蕨
- 冬青子
- 荭草
- 太白鹿角
- 水龙胆草根
- 金凤藤
- 天花粉
- 胡黄连
- 腊梅
- 辣椒茎
- 黄荆枝
- 粗叶耳草
- 水蛇
- 葵花大蓟
- 金线风
- 枸橘刺
- 大黄
- 漆姑草
- 斑叶兰
- 独叶一枝枪
- 乌蛇卵
- 香樟果
- 野绿麻根
- 水柏枝
- 毛葡萄
- 刺瓜
- 厚叶沿阶草
- 倒根野苏
- 夹竹桃
- 车桑仔
- 豆瓣绿
- 鲩鱼
- 泡桐
- 狐肉
- 樟柳头
- 鸭脚木
- 对叶油麻叶
- 九节莲
- 黄土
- 凉粉草
- 苍山橐吾
- 旱芹
- 隔山撬
- 乌榄叶
- 制草乌
- 乌鳢
- 野烟叶
- 滇肉棒
- 黄水茄
- 曲毛露珠草
- 野鹅脚板
- 大泡通
- 蒙自虎耳草
- 灰绿水苎麻
- 吊罗果
- 巴豆壳
- 三角草
- 大叶仙茅
- 紫泡
- 山姜
- 茄子
- 岩豆藤花
- 五指山参叶
- 鸭胆子
- 瓶耳小草
- 峨屏草
- 一窝鸡
- 槭叶草
- 黄杞皮
- 杨梅根
- 铜罗汉
- 山韭菜
- 黄瓜霜
- 鞘菝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