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指毛桃根
《*辞典》:五指毛桃根
拼音注音
Wú Zhǐ Máo Táo Gēn
别名
南芪、土黄芪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土五加皮(《广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粗叶榕,又名:三龙爪、亚桠木、五指毛桃、五爪龙、五指牛奶。
灌木或小乔木。嫩枝中空,全株被灰色绒毛。单叶互生,纸质,多型,长椭圆状披针形、狭或广卵形,长8~25厘米,宽4~18厘米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心形,常具3~5深裂,边缘有锯齿或呈波状,有时全缘;托叶卵状披针形,长8~20毫米。花序成对腋生,球形,基部苞片卵状披针形;花黄绿色;雄花生于花序内壁近顶部,具梗;萼片4,紫色,线状披针形;雄蕊2或1枚;瘿花的萼片与雄花的相似;子房球形或卵形,花柱侧生,柱头漏斗形;雌花生于另一花序内,具梗或近无梗;萼片与雄花的相似,但较狭,颜色也较淡。瘦果椭圆形,有小瘤状凸体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沟谷、路旁的灌木丛中。分布我国南部及西南部。
性味
①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辛甘,微温。"
②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味甘淡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健肿补肺,行气利湿。治肺痨咳嗽,盗汗,肢倦无力,食少腹胀,水肿,风湿痹痛,肝炎,白带,产后无乳。
①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健脾化湿,行气止痛,除痰止咳。治肝硬化腹水,慢性肝炎,肝脾作痛,水肿,风湿性关节炎,劳伤咳嗽。"
②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益气固表,舒筋活络,行气化湿。治肺结核咳嗽,慢性支气管炎,盗汗,病后体弱,产后无乳,妇女白带,胃痛,胸痛,无名肿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
复方
①治急性黄疸型肝炎、较重的慢性肝炎:穿破石二市斤,五指毛桃半市斤,葫芦茶三两,加水浸煮两次,浓缩至1500毫升,加白糖300克,入防腐剂,静置,过滤。较重者每天服90毫升,分二次服;轻者,每天服45毫升,一次服完.以一个月为一疗程,(广州市卫生管理局《新医药通讯》(2):18~19,1972)
②产后无乳:五指牛奶2两,炖猪脚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③白带:五指牛奶1两,一匹绸2两,水煎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麝香壳
- 绢毛菊
- 寸金草
- 白花坚荚树
- 大叶花椒茎叶
- 海莲叶
- 红骨参
- 金银花露
- 细叶藁本
- 猴骨
- 鸡爪簕
- 大黑药
- 盘羊睾丸
- 洋虫
- 地膜香
- 蛇果黄堇
- 桑椹酒
- 万年青叶
- 沙糖木
- 夜花藤
- 益母草花
- 兴安独活
- 显脉罗伞
- 窄叶大戟
- 珠兰根
- 小粘叶
- 亮叶冬青
- 朱砂七
- 鸡爪芋
- 金缕半枫荷叶
- 干贝
- 牡蒿根
- 鸡屎藤果
- 蚕豆荚壳
- 鸡屎树
- 鸡树条果
- 芋梗
- 鸡屎藤
- 蚕砂
- 铁丝灵仙
- 草泽泻
- 海州常山
- 柏勒儿茶
- 仙掌子
- 白屈菜根
- 香青兰
- 金钱白花蛇
- 秃房茶子
- 宽尾石韦
- 猪鬃凤尾蕨
- 紫柚木
- 中华补血草
- 楤木叶
- 土中闻
- 石榴叶
- 猫胡子花
- 椰子壳
- 石南实
- 鸭脚黄边
- 当归
- 紫阳花
- 兜冠黄共享
- 石仙桃
- 小球藻
- 独脚蟾蜍
- 金橘核
- 玉蜀黍叶
- 老熊花
- 栗树皮
- 獭骨
- 龙眼
- 火把花
- 白苏叶
- 地黄连
- 南瓜根
- 红丝线
- 野芋叶
- 臭李子
- 小过路黄
- 紫花地丁
- 红毛草
- 水贯众
- 鸡油菌
- 鸡肉参
- 鸡肾参
- 罗伞树
- 垂花香薷
- 鲫鱼头
- 麂肉
- 活血连
- 千屈草
- 千金坠
- 金花茶花
- 郁金
- 水蕨
- 阿氏蒿
- 苦丁茶
- 罗望子
- 滇苦菜
- 全毛悬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