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杉藻
《中华本草》:小杉藻
拼音注音
Xiǎo Shān Zǎo
别名
茶米菜、小杉海苔、小葡萄藻、茶叶藻
英文名
Fir Algae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杉藻科植物小杉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igartina intermedia Sur.
原形态
藻体红紫色,有光泽,软骨质,强韧,密集丛生,高1-2cm,也有达4.5cm者,宽1-2mm,体匍匐,相互重叠成团块状,直立枝扁平,分枝亚羽状,不规则互生或对生,分枝先端尖细,常反曲如鸡爪状,髓部由无色长形藻丝组成。囊果圆球形,突出体表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潮间带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 广东等沿海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藻体紫红色,密生成团状,长2-4cm,软骨质。分枝扁平,呈不规则羽状分枝,顶端强烈反曲似爪。藻体表面可见突出的囊果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化学成分
主要含卡拉胶。
性味
甘;咸;寒
归经
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和胃;通便。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;慢性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藻:味甘、咸,性寒。有清热、和胃、通便的功能。用于胃、十二指肠溃疡,也可作轻泻剂用于慢性便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鹅脚板根
- 锥螺壳
- 川乌头
- 土远志
- 金雀花
- 羊蹄实
- 猬心肝
- 石花菜
- 槠子皮叶
- 黄花远志
- 水藁本
- 飞扬草
- 韭菜莲
- 三面刀
- 山荆子
- 湖广草
- 刺楸树叶
- 九里香
- 粉团花
- 藨寄生
- 水桐木
- 岗边菊
- 紫花苣苔
- 龙须藤
- 石苁蓉
- 莲衣
- 毛花槭
- 干漆
- 木槿
- 翻背白草
- 玉带海雕
- 秘鲁香胶
- 新疆藜芦
- 母猪藤根
- 转心莲
- 丁公藤
- 贵州远志
- 橘红珠
- 金银忍冬
- 光叶密花豆
- 臭菘种子
- 甘青青兰
- 自事口草
- 柳叶卫矛
- 天香炉
- 冬瓜藤
- 竹凌霄
- 铺地蜈蚣
- 石菖蒲花
- 对生耳蕨
- 卷丝苦苣苔
- 光叶地不容
- 无粉报春
- 多花景天三七
- (鱼彭)鱼鳃
- 绢毛菊
- 碱地马蔺
- 山橿
- 清风藤
- 曾青
- 蜘蛛网
- 龙棕
- 山橘
- 光梗丝石竹
- 饱饭花果
- 干贝
- 博落回
- 蜂胶
- 稻谷芒
- 冲天果
- 鸭卵
- 刺南蛇藤
- 矩叶酸藤果
- 山漆树
- 骨螺
- 青鱼枕
- 竹根七
- 地菍果
- 九龙盘
- 海雹菜
- 功劳叶
- 葛花
- 白绿叶
- 马刀
- 槲皮
- 梓木
- 野菊花
- 鹅肉
- 葛藟汁
- 黑面叶
- 紫贝
- 狗牙根
- 省雀花
- 壶卢秧
- 广东升麻
- 蓝叶棵
- 罗勒
- 赤火绳
- 豹骨
- 虎皮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