岗边菊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岗边菊
别名
大风草
来源
菊科紫菀属植物琴叶紫菀Aster panduratus Nees ex Walp.[A. fordii Hemsl.]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
性味
苦、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温中散寒,止咳,止痛。用于肺寒喘咳,慢性胃痛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岗边菊
拼音注音
Gǎnɡ Biān Jú
别名
大风草、鱼鳅串
英文名
Fiddleleaf Aster
出处
始载于《粤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琴叶紫菀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ter panduratus Nees ex Walper [A.fordii Hemsl.; A. candelabrum Vat.; A.argyi Levl. 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拔取带根全草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琴叶紫菀 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cm。根茎粗壮。茎单生或丛生,被开展的长粗毛,常有腺,上部分枝,有较密生的叶。下部叶匙状长圆形,长达12cm,宽达2.5cm,下部渐狭成长柄;中部叶长圆状匙形,长4-9cm,宽1.5-2.5cm,下部稍狭,基部扩大成心形或有圆耳,半抱茎,全缘或有蔬齿;上部叶渐小,卵小,卵状长圆形,基部心形抱茎,常全缘;全部叶两面披长贴毛和密短毛,有腺,下边沿脉及边缘有长毛;中脉在下面突起。头状花序在枝端单生或疏散伞房地产状排列;花序梗长0.5-5cm,有线状披针形或卵形苞叶;总苞半球形;总苞片3层,长圆披针形,外层被密短毛及腹,内层边缘膜质而无毛;舌状花约30个,舌片浅紫色,管状花被密短毛;花柱附片长0.4mm;冠毛白色或稍红色,有稍不等长的微糙毛。瘦果卵状长圆形,基部狭,两而有肋,被柔毛。花期2-9月,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灌丛、草地、溪岸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叶苦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温肺止咳;散寒止痛。主肺寒咳喘;胃脘冷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《粤北中草药》:行气止痛,止咳平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臭柏
- 肺心草
- 美舌藻
- 过江龙子
- 广东升麻
- 金叶柃
- 翻天红
- 白茅根
- 豹骨
- 黑龙串筋
- 沙地柏
- 光明盐
- 蔓胡颓子叶
- 鸡嗉子根
- 小儿腹痛草
- 接骨树
- 大千生
- 麻叶绣球果
- 芥蓝
- 狗牙根
- 刀豆根
- 光慈姑
- 天鹅毛
- 山白菊
- 紫香薷
- 黄栌根
- 下果藤
- 粉藜
- 中华里白
- 桂木
- 狗毛
- 鳗鲡鱼
- 韭子
- 红枫荷
- 小金钱草
- 金露梅
- 凤凰木
- 柱果铁线莲
- 鲛鱼胆
- 扁担蒿
- 岩泽兰
- 槟榔花
- 翼首草
- 金老梅花
- 梗通草
- 箭杆七
- 莸
- 桂皮紫萁
- 羚羊肉
- 鹅掌楸根
- 窝儿七
- 虫莲
- 莲雾
- 柃木
- 旱芹
- 山橘
- 毛茄
- 猬胆
- 莲须
- 海虾
- 槐耳
- 杄木
- 海蛇
- 胡莲
- 藤麻
- 芒萁
- 蒌蒿
- 干贝
- 猴枣
- 绿萼梅
- 地涩涩
- 刺蓼
- 麻楝
- 猴楠
- 兜兰
- 秋葵
- 蚬壳
- 甘草
- 蕙实
- 婆婆纳
- 丁蛎
- 大麻漆
- 辣薄荷
- 鲤鱼皮
- 鹊豆
- 大葫芦
- 天麻
- 杉叶
- 兰草
- 鸭卵
- 紫地榆
- 荃皮
- 铁粉
- 落葵
- 卤碱
- 野苦梨
- 茶膏
- 马桑
- 石楠
- 鲫鱼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