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楝
《中华本草》:麻楝
拼音注音
Má Lià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麻楝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ukrasia tabularis A.Jus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;挖取根部,剥取根皮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麻楝 乔木,高达30m。枝赤褐色,无毛,有苍白色皮孔。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,长30-50cm,无毛;小叶10-16,互生,纸质,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7-12cm,宽3-5cm,先端渐尖或尾尖,基部偏斜而圆,全缘,两面均无毛或近无毛。花两性,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,总花梗短,长约为叶之半,近无毛;花梗短,具节;苞片线形,长达1cm,早落;花萼浅杯状,5-6裂,裂齿短而钝,外面略被极短柔毛;花瓣4-5,黄色或略带紫色,长圆形,长1.2-1.5cm,外面中部以上被极稀疏的短柔毛;雄蕊管圆筒形,长9-10mm,无毛,先端近平截,花药10;子房具柄,略被紧贴的短硬毛,花柱被毛,柱头头状。蒴果灰黄色或褐色,近球形或椭圆形,长约4cm,宽3.5-4cm,先端凸尖,无毛,表面粗糙有淡褐色的小疣点。种子扁平,椭圆形,直径约5mm,具膜质的翅,连翅长1.2-2cm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030m的山坡、山谷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疏风清热。主感冒发热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胡颓子根
- 木鳖子
- 粘鱼须
- 醍醐
- 槐角
- 总序绿绒蒿
- 鹿茸
- 锈钉子
- 石豇豆
- 红皮云杉
- 敦盛草
- 山梅花根皮
- 香柏
- 龙须眼子菜
- 甘遂
- 玫瑰茄
- 巴豆
- 家独行菜
- 九里香
- 鲫鱼脑
- 四季素馨花
- 胆南星
- 斜叶榕叶
- 兴安毛连菜花
- 昆明鸡脚黄连
- 牛奶树子
- 龙江风毛菊
- 野芋叶
- 南方荚蒾
- 黑面防己
- 桉树果
- 味牛膝
- 土燕窝泥
- 六轴子
- 白马鬃铃花
- 苏铁根
- 贵州落地金钱
- 毛木树
- 雅丽千金藤
- 土贝母
- 百花锦蛇
- 土田七
- 桂树根
- 苤蓝
- 苦瓜
- 大苦溜溜
- 白首乌
- 二叶舌唇兰
- 龙船花茎叶
- 荜茇根
- 郁金
- 火绳树
- 野木瓜
- 掉毛草
- 使君子根
- 水团花根
- 风箱树
- 紫阳花
- 轮叶景天
- 一点红
- 南鹤虱
- 圆叶母草
- 锡叶藤
- 蒟酱
- 毛莲蒿
- 见血清
- 石莼
- 狗筋蔓
- 小茅香
- 猴骨
- 羊屎条根
- 猪肉
- 狐狸尾
- 薜荔果
- 浮尸草
- 柠条籽
- 角盘兰
- 乳源木莲果
- 车桑子叶
- 老鸦胆叶
- 秃房茶子
- 大苦草
- 南天竹
- 半把伞
- 长柄臭黄荆
- 蚕茧草
- 槠子
- 大蒜
- 儿茶
- 桤木
- 牛金子
- 丝瓜叶
- 冷地卫矛
- 红瑞木
- 黄桷树根疙瘩
- 牛筋刺寄生
- 丝瓜根
- 石蔓藤
- 黑石珠
- 小金牛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