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花锦蛇
《中华本草》:百花锦蛇
拼音注音
Bǎi Huā Jǐn Shé
别名
白花蛇、花蛇、菊花蛇
英文名
Little Multibanded Krait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除去内脏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phe moellendorffi (Boettger)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。①饼蛇:剖腹去内脏,以头为中心,卷成圆盘状,用竹3根,交叉横穿蛇身,使之固定,烘干。②盘蛇:从头一尾端剖腹,去骨脏,用刺刀将接近脊椎骨处两边的肋骨割断,然后将蛇体展开摊平,以头为中心,卷成圆盘形,每一圈之间用线缝合起来,用竹片撑开,烘干。
原形态
百花锦蛇,全长可达2m。头呈梨形,与颈明显区别,头背赭红色,背部灰绿色,正中有红棕色镶黑边的大斑块29-32个,体侧色斑较小,与正脊交错排列;尾背有红棕与橘红色横玟11-13个,相间排列。眶前鳞1(2),眶后鳞2;颞鳞2(3)+3(4);上唇鳞4-2-3或3-3-3式,少数5-2-2式。背鳞25(27)-27(25)-19(21)行,除最外2行平滑,余均具弱棱;腹鳞267-292,肛鳞2分,尾下鳞80-102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海拔50-300m的石山区及山石脚、田坝、草丛中。行动迅速,以鼠类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呈圆盘形。头居中长圆形,头背赭红色。口有细牙,体背面具有3行略呈六角形的大斑块,斑块边缘蓝色或蓝黑色,中央褐绿色。尾背部具赭红色环。饼固定的饼蛇则缺竹条。盘蛇呈平板状,体扁薄,直径30cm以上,背鳞呈菱形,4.8-5.8cm,宽3.4-4.0mm;鳞片半部边缘整齐,下半部不齐鳞片有弱棱,前有1对端窝,类圆形,鳞片透明无色,表面平滑光滑。气腥,味咸。[br]显微鉴别,分末特征:淡黄色。角质鳞片众多,大多破碎。一种无色,表面有同方向、交错排列的条纹,密度在50条/mm左右,尚隐约可见同向极细密小条纹饰;另一种鳞片碎片布满黄褐色斑点,条斑不明显。另可见骨碎片、横纹肌纤维碎片。[br]鳞片置扫描电镜下观察,具纵条状沟纹,形似人大脑皮层,成沟回状。
化学成分
蜕皮含大量骨胶原(collagen),由多种氨基酸组成,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,以C20:4、C24:1脂肪酸为主。[br]肌肉含蛋折质、肽类、氨基酸、脂肪。[br]脑含促黄体激素释放因子(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factor),促黄体激素(luteotropic hormone),促卵泡激素(follicle-stimulating hormone)。[br]甲状腺含单碘酪氨酸脱碘酶(monoiodotyrosine deiodinase),碘(iodine),甲状腺素(thyroxine)。[br]红细胞含三磷酸腺苷(adenosine triphosphate),肌醇(inositol),多磷酸盐(polyphosphate)2,3-二磷酸甘油酸酯(2,3-diphosphoglycerate)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温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搜风除湿;通经活络;止痛定惊。主中风半身不遂;口眼?斜;筋脉拘急;风湿疼痛;肌肤单板机木不仁麻风疥癣;小儿惊风;破伤风
用法用量
内服:浸酒,20-30ml。
注意
阴虚血少,内热生风者慎服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蛇肉有搜风胜湿,通经活络、定惊、强腰膝之功能。主治半身不遂、口眼喎斜、筋脉拘急,湿痹不仁,骨节疼痛,麻疯疥癣,小儿惊风和破伤风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百花锦蛇
别名
金钱白花蛇[广西]
来源
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(Boettger) 的初生幼蛇加工环绕成圆盘状者。
功能主治
搜风胜湿,定搐搦,强腰膝。用于半身不遂,口眼歪斜,筋脉拘急,湿痹不仁、骨节疼痛,麻风疥癣。
用法用量
0.8~1.5钱。
注意
阴虚血少、内热生风者慎用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斜叶榕
- 核桃楸果仁
- 硬骨凌霄
- 玉屑
- 黄葵
- 密叶天胡荽
- 曼陀罗子
- 无腺白叶莓
- 黄蘑菇
- 象皮木
- 花叶矮沱沱
- 大金刀
- 慈姑花
- 猫须草
- 尿桶弓
- 小三棵针
- 羊洪膻
- 无粉报春
- 花椒根
- 柠条籽
- 卡密
- 奶椎
- 石龙子
- 野芫荽
- 喉咙草
- 金牛七
- 核桃叶
- 白鹤藤根
- 猬心肝
- 胆木
- 芭蕉头
- 慈竹根
- 寸金草
- 玉柏
- 细香葱
- 狭叶败酱
- 西南槐树
- 马鞍藤根
- 满江红
- 菵米
- 无缝珠
- 倒爪草
- 臭菘种子
- 长盖铁线蕨
- 血余炭
- 荷青花
- 吐铁
- 刺参
- 刺瓜
- 土百部
- 蜀葵苗
- 大酸浆草
- 马交儿
- 变异鳞毛蕨
- 防风花
- 冰凉花
- 蜜环菌
- 红丝线
- 银柴胡
- 接骨木花
- 肚拉
- 薇籽
- 滇榧子
- 虎头兰
- 玉蝉花
- 花椒
- 红直獐牙菜
- 白豆蔻
- 紫花地丁
- 野菰
- 黄山五叶参
- 高粱乌米
- 黑风藤
- 川滇大黄土
- 枫杨
- 一皮草
- 轮环藤
- 龙珠
- 大刺儿菜
- 尖嘴林檎果
- 江蓠
- 蟹壳
- 鳖脂
- 硫黄菌
- 微籽
- 鸭卵
- 对虾壳
- 甘草梢
- 猬脂
- 人参花
- 水草乌
- 小花吊兰
- 龙葵根
- 狗母鱼
- 山芭蕉子
- 珍珠
- 笔仔草
- 细葛缕子
- 铁罗汉
- 獾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