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萁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芒萁
拼音注音
Mánɡ Qí
别名
蕨箕、芒萁骨、路萁、狼萁、小黑白
来源
蕨类里白科芒萁属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(Thunb.)Bernh.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。四季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苦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,化瘀,止血。用于鼻衄,肺热咳血,尿道炎,膀胱炎,小便不利,水肿,月经过多,血崩,白带;外用治创伤出血,跌打损伤,烧烫伤,骨折,蜈蚣咬伤。
用法用量
根状茎或茎心0.5~1两,全草1~2两;外用全草(或根状茎或茎心)捣烂敷,或晒干研粉敷患处。
备注
(1)同属植物[b]铁芒萁[/b](铁郎萁)Dicranopteris linearis (Burm.)Underw.形态相似,性效相同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芭蕉油
- 青活麻
- 木鳖根
- 小马齿苋
- 纤花千金藤
- 蛇莓根
- 葱须
- 笔仔草
- 小果野葡萄藤
- 六轴子
- 阳桃叶
- 蝎子草
- 黄栌根
- 亮叶冬青根
- 桦菌芝
- 无花果
- 泽珍珠菜
- 狐头
- 定心散
- 铧头草
- 水红木根
- 棕榈叶
- 楸木果
- 淡竹笋
- 猴高铁
- 肉桂
- 大苦溜溜
- 戴星草
- 块茎糙苏
- 银柴胡
- 小蓑衣藤
- 瓦松
- 阳雀花根
- 刺楸树根
- 黄花香薷
- 秦艽
- 山柳
- 刺苞南蛇藤果
- 牛口涎
- 鹿头肉
- 湖北地黄
- 女金芦
- 钗子股
- 景天三七根
- 鬣羚骨
- 蒲蒻
- 羊皮
- 银叶树
- 谷精草
- 香茶菜
- 红毛五加皮
- 槭叶草
- 七叶胆
- 山橙叶
- 对叶豆
- 野马追
- 臭苜蓿根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小年药
- 绒毛桢楠
- 锥螺壳
- 啤酒花
- 骨碎补毛
- 蟒蛇草
- 臭牡丹
- 黄瓜皮
- 旱金莲
- 海人草
- 过岗龙
- 南瓜根
- 白花猪母菜
- 红牛皮菜
- 黄背草果
- 菠萝皮
- 白茎鸦葱
- 棕榈皮
- 菊花
- 蓬蘽
- 丁香露
- 黄杨子
- 竹节香附
- 凉三七
- 庐山楼梯草
- 小金樱子
- 光风轮菜
- 山百足
- 向天蜈蚣
- 大叶桉果
- 草绣球
- 灰藋
- 鼺鼠
- 猴樟果
- 节节茶
- 圆瓣冷水花
- 苦苣苔
- 残槁蔃
- 牛乳
- 岗松根
- 羊蹄暗消
- 白首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