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桂花
《中华本草》:马桂花
拼音注音
Mǎ Guì Huā
别名
木挂花、白当日、粗糠果、纽子果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多脉酸藤子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或藤本,长10m以上。小枝无毛或被微柔毛,具皮孔。叶互生;叶柄长5-8mm,两侧微具狭翅; 叶片坚纸质,长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6-9cm,宽2-2.5cm,稀长达16cm,先端急尖或渐尖或钝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边缘通常上半部具粗疏锯齿,极少全缘;侧脉15-20对,常连成不明显的边缘脉,与中脉几成垂直。总状花序,腋生,被锈色微柔毛,花梗长2-3mm;小苞片钻形,长约1mm,外面被微柔毛,具缘毛;花5数,长2.5-3mm;萼片广卵形或菱形,长0.5-0.7mm,具缘毛,有腺点;花瓣淡绿色或白色,分离,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先端圆形,微凹,无缘毛,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,具腺点;雄蕊在雌花中极短,在雄花中伸出花瓣,着生于花瓣的2/5处,花药卵形或长圆形;雌蕊在雄花中极退化,在雌花中与花瓣几等长,子房瓶形或卵形,花柱微弯,柱头头状或盾状。果球形,直径7-9mm,红色,多少具腺点,宿存萼反卷。花期10月至翌年2月,果期11月至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900m的山坡疏林中或山谷密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浆果球形,直径4-8mm。表面棕红色或灰紫色,平滑,有的略呈网状纹,一端有刺状突起(柱头),另端有柄,长1-4mm,或无柄,具宿萼5片。果皮质脆易碎。种子扁圆球形,质坚硬,种皮淡红色,皱缩,种仁黄白色,有不规则突起的小圆点。气微,味淡。[br]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:外果皮细胞1列,类方形、类长方形,切向排列,中果皮外侧石细胞类圆形、类方形、类长方形或多角形,5-8列排列不规则;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,有石细胞、大型分泌腔散在,分泌腔内含黄棕色物,维管束位于分泌腔内方或侧面,周围有纤维和石细胞;中果皮内侧为1-2列薄壁细胞,内含草酸钙方晶。内果皮为1列石细胞,石细胞类方形、长方形,壁稍厚,孔沟、壁孔及胞腔明显。(图2)粉末及解离组织特征:①大型分泌腔类椭圆形、类长根圆形或类圆形,直径100-200μm,内含黄棕色物。②草酸钙方晶细小,直径2-6μm。③石细胞甚多,类圆形、类方形、类长方形或多角形,直径10-35μm,壁厚2-5-10μm,胞腔及孔沟明显。④纤维长梭形,直径20-25μm,壁厚2-6μm,木化,胞腔及孔沟明显。另可见表皮细胞碎片及细小螺纹导管。[br]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0.5g置带塞试管中,加乙醚4ml,振摇,乙醚液供下述试验:①取醚提取液2ml,加25%盐酸2滴,锌粉少许,醚提取液由橙色变为无色。(检查苯醌化合物)②取醚提取液2ml,加1%三氯化铁试液2滴.振摇,醚提取液显暗棕色。(检查酚性化合物)
化学成分
果实含摁贝素(embelin)[1]。
药理作用
恩贝素有驱绦虫作用(对蛔、钧虫无效)。其泻下作用很轻,故应同时服用泻药。从尿中排出,能使尿呈棕红色。
性味
甘;酸;性平
功能主治
驱虫;止泻。主绦虫病;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驱虫,祛风湿。治绦虫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马桂花
拼音注音
Mǎ Guì Huā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紫金牛科植物长圆叶酸藤子的果实。夏秋采摘,晒干。
原形态
长圆叶酸藤子,又名:断骨藤、多脉信筒子。
藤状灌木,高1~2米。茎圆柱形,通常直立,黄褐色,有多数皮孔。叶互生,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2.5~8厘米,宽1.5~3.5厘米,先端钝或圆,基部楔形,上部边缘有粗锯齿,侧脉多至10~15对以上;叶柄长约6~8毫米。短总状花序腋生,长12毫米;花梗长2~3毫米;花小;萼片5,萼裂片披针形;花冠5;雄蕊着生于花瓣基部。浆果扁球形,成熟时黄红色,内有种子l枚。
生境分布
生于河边、路旁、灌木丛中。分布于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甘酸,平。"
功能主治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驱虫,祛风湿.治绦虫病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凤眼草
- 水松叶
- 灯台树果
- 无爷藤
- 皂荚子
- 衣鱼
- 倒扣草
- 黍茎
- 螺旋藻
- 肉豆蔻
- 朝鲜崖柏
- 山沉香
- 生姜
- 蜀葵子
- 竹叶莲
- 鲤鱼皮
- 鸦椿卫矛
- 锡矿
- 粳米
- 鹰不泊薳
- 六蛾戏珠
- 毛连菜
- 球穗花千斤拔
- 茯苓皮
- 三角泡
- 石蔓藤
- 风毛菊
- 桂竹香
- 琼越线蕨
- 梓木
- 白石榴根
- 杭州荠薴
- 大独叶草
- 葛谷
- 雷公七
- 飞龙掌血叶
- 岗梅
- 胡桃仁
- 小叶杜鹃
- 长尾复叶耳蕨
- 软水黄连
- 十大功劳根
- 羊七莲
- 催吐白薇
- 猴楠
- 黄花绿绒蒿
- 秋木瓜
- 返顾马先蒿
- 毛茎马兰
- 了哥王
- 柠条子
- 金雀根
- 桂花跌打
- 水鳖蕨
- 蠵龟血
- 刺榆皮
- 西藏水黄连
- 角花翠雀
- 滇常山花
- 肥荚红豆
- 何首乌
- 蜂蜡
- 酸浆根
- 秘鲁香胶
- 刚毛尖子木
- 香榧草
- 葛藟果实
- 干檀香
- 过山龙
- 骨碎补毛
- 双花堇菜
- 棱叶韭
- 水飞蓟
- 篱天剑
- 香附
- 鹅肠菜
- 石南
- 石风丹
- 狗娃花
- 臭菘
- 杨梅树
- 宽卵叶山蚂蝗
- 倒爪草
- 还亮草
- 高原点地梅
- 乌尼参
- 缩砂蜜
- 梅梗
- 蚌兰花
- 痢止蒿
- 黑三棱
- 兰花根
- 铁牛皮
- 金雀花
- 桃仁
- 柘耳
- 橘饼
- 蝎子七
- 柯树皮
- 拿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