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龙掌血叶
《中华本草》:飞龙掌血叶
拼音注音
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
英文名
Leaf of Asiatic Toddalia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 (L.)Lam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ddalia asiatica (L.)Lam.[Paullinia asiatica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龙飞掌血 木质蔓生藤本。枝与分枝常有向下弯曲的皮刺;老枝褐色,幼枝淡绿色或黄绿色,常被有褐锈色的短柔毛和白色圆形皮孔。三出复叶互生;总叶柄长3-5cm;小叶无柄;小叶片革质,倒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为长圆形,长3.5-9cm,宽1.5-3.5cm,先端急尖或微尖而钝头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钝锯齿,齿缝及叶片都有透明腺点,两面无毛。花单性,白色至淡黄色;萼片同花瓣均为4-5;雄花常排成腋生的圆锥状聚伞花序,雄蕊4-5,花瓣长约3mm;雌花比雄花稍大,不育雄蕊4-5,长不及雌蕊的1/2,子房上位,近圆球形,被毛,3-5室,每室有上下叠生的胚珠2颗。核果近球形,直径8-10mm。橙黄色至朱红色,有深色腺点,果皮肉质,表面有3-5条微凸起的肋纹。种子肾形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10-12月,果期12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林、路旁、灌丛或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见飞龙掌血条。
药理作用
见飞龙掌血条。
性味
辛;微苦;性温
归经
心;肺经
功能主治
散瘀止血;消肿解毒。主刀伤出血;疮疖肿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外敷患处。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治刀伤出血,捣烂敷。2.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疖肿疮毒,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飞龙掌血叶
拼音注音
Fēi Lónɡ Zhǎnɡ Xuè Yè
出处
《贵州民药物》
来源
芸香科植物飞龙掌血的叶片。全年可采。
功能主治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治刀伤出血,捣烂敷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疖肿疮毒,飞龙掌血叶捣烂外敷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飞扬草
- 飞蛾藤
- 过山消根
- 钩凝菜
- 桂木
- 狗哇花
- 尖齿耳蕨
- 对节叶根
- 狗牙贝
- 狗枣子
- 红辣树根
- 柚核
- 飞蛾树
- 鲱鱼
- 过山龙
- 蛇果黄堇
- 光亮密网蕨
- 狗娃花
- 狗母鱼
- 葛藟汁
- 刚毛尖子木
- 蛟龙木
- 鳆鱼
- 风轮菜
- 粉霜
- 腐卑
- 粉瘤菌
- 公鱼
- 狗骨节
- 光风轮菜
- 桔梗
- 大叶金锦香
- 剪红纱花
- (鱼彭)鱼鳃
- 梧桐
- 三匹叶
- 白茅根
- 滇南杭子梢
- 水毛花
- 山核桃皮
- 薄荷露
- 牛胆
- 牛奶树子
- 黄背草苗
- 无花果
- 小芸木
- 花生壳
- 菠萝根叶
- 戟叶瓦韦
- 鹰不泊薳
- 西藏马先蒿
- 松根
- 云实
- 三枝枪
- 姜黄
- 新疆紫草
- 铁锈
- 细叶桉叶
- 荷蒂
- 小麦苗
- 母草
- 显脉香茶菜
- 绣球防风根
- 蕨萁
- 一点血
- 凤仙
- 田野卷耳
- 丹参
- 夜吹箫
- 鸟不宿
- 变叶榕
- 粗叶悬钩子
- 老虎泡
- 西洋菜干
- 山槟榔
- 小雪人参
- 黄背草果
- 五味草
- 盾叶薯蓣
- 毛嘴签
- 浙江七叶树
- 雪胆
- 白石榴根
- 眼睛草
- 杨梅树皮
- 野花生
- 紫葛
- 天名精
- 阴阳枫
- 小对叶草
- 皂角菌
- 紫椴
- 燕子尾
- 竹节草
- 无患树蔃
- 香樟果
- 山郎木根
- 血竭
- 山苦菜
- 鳑魮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