钩凝菜
《中华本草》:钩凝菜
拼音注音
Gōu Nínɡ Cài
别名
钩仙菜、牛毛石花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仙菜科植物钩凝菜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pylaephora hypnacoides J.Ag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藻体紫红色,软骨质,分节清晰,长4-10(-20)cm,直径0.6mm。二叉分枝,枝端钳形,主枝先端弯曲成镰刀状。四分孢子囊散生在钩状部分。囊果生在小枝的顶端。固着器盘状,圆锥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在低潮带岩石上,常缠绕在马尾藻藻体上。资源分布:我国黄海、渤海均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含蛋白质4.6%-5.8%,脂肪0.5%-2.5%,碳水化合物1.6%-2.8%,灰分0.4%-0.7%。并分离得到藻胆蛋白(phycobiliprotein)。
药理作用
钩凝菜对人工培养液中蛔虫毒杀效力是海人草杀蛔效率的33%。
功能主治
清热;通便。主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飞扬草
- 飞蛾藤
- 过山消根
- 桂木
- 狗哇花
- 尖齿耳蕨
- 对节叶根
- 狗牙贝
- 狗枣子
- 红辣树根
- 柚核
- 飞蛾树
- 鲱鱼
- 过山龙
- 蛇果黄堇
- 光亮密网蕨
- 狗娃花
- 狗母鱼
- 葛藟汁
- 刚毛尖子木
- 蛟龙木
- 鳆鱼
- 风轮菜
- 粉霜
- 腐卑
- 粉瘤菌
- 公鱼
- 狗骨节
- 光风轮菜
- 桔梗
- 大叶金锦香
- 剪红纱花
- (鱼彭)鱼鳃
- 梧桐
- 三匹叶
- 白茅根
- 滇南杭子梢
- 水毛花
- 山核桃皮
- 薄荷露
- 牛胆
- 牛奶树子
- 黄背草苗
- 无花果
- 小芸木
- 花生壳
- 菠萝根叶
- 戟叶瓦韦
- 鹰不泊薳
- 西藏马先蒿
- 松根
- 云实
- 三枝枪
- 姜黄
- 新疆紫草
- 铁锈
- 细叶桉叶
- 荷蒂
- 小麦苗
- 母草
- 显脉香茶菜
- 绣球防风根
- 蕨萁
- 一点血
- 凤仙
- 田野卷耳
- 丹参
- 夜吹箫
- 鸟不宿
- 变叶榕
- 粗叶悬钩子
- 老虎泡
- 西洋菜干
- 山槟榔
- 小雪人参
- 黄背草果
- 五味草
- 盾叶薯蓣
- 毛嘴签
- 浙江七叶树
- 雪胆
- 白石榴根
- 眼睛草
- 杨梅树皮
- 野花生
- 紫葛
- 天名精
- 阴阳枫
- 小对叶草
- 皂角菌
- 紫椴
- 燕子尾
- 竹节草
- 无患树蔃
- 香樟果
- 山郎木根
- 血竭
- 山苦菜
- 鳑魮鱼
- 紫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