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兰花
《中华本草》:蚌兰花
拼音注音
Bànɡ Lán Huā
别名
蚌花、紫万年青花、荷包兰、蚌兰衣、菱角花、红蚌兰花、州部队
英文名
Oyster Rhoeo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oeo discolor(L' Her.) Hance采收和储藏:夏月采摘,晒干,或蒸10min后再晒干。
原形态
紫万年青 多年生草本,高50cm。茎较粗壮,肉质。节密生,不分枝。叶基生,密集覆瓦状,无柄;叶片披针形或舌状披针形,长10-30cm,宽2-6cm,先端渐尖,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,上面暗绿色,下面紫色。聚伞花序生于叶的基部,大部藏于叶内;苞片2,蚌壳状,大而扁,长3-4cm,淡紫色,包围花序,花多而小,白色;萼片3,长圆状披针形,分离,花瓣状;花瓣3,分离,卵圆形;雄蕊6,花丝被长毛;子房3室。蒴果2-3室,室背开裂。花期5-7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荫环境,不耐寒。宜选择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。 栽培技术 常扦插和分株繁殖法。扦插繁殖:春季,按行株距50cm×40cm开穴,截取长15-20cm的母株主茎插植。分株每殖:春季,挖取母株,分成带根的分株数蔸,按行株距50cm×40cm开穴栽植,每穴栽1蔸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人工栽培于庭园、花圃。资源分布:我国南方各地可露天种植,其他地区多温室栽培。
化学成分
花药中含多糖(polysaccharides),酸性多糖(acid polysaccharides),淀粉(starch),愈创葡聚糖(callose),果胶(pectins)。
性味
甘;凉;淡
功能主治
清肺化痰;凉血止血;解毒止痢。主肺热咳喘;百日咳;咯血;鼻衄;血痢;便血;瘰疬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复方
治感冒咳嗽,咳痰带血,百日咳,鼻衄,菌痢:干蚌花二十至三十朵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各家论述
1.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便血,咳血,和猪肉煎汤服之。治血痢则煎水饮之。2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清血解热,止血疗痢。3.《广东中药》Ⅱ:止咳,去痰火。治痨伤吐血,痰火核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淫羊藿
- 莲须
- 鳙鱼
- 蜂蜜
- 棘刺花
- 防已
- 兰花根
- 吊山桃
- 台湾泡桐
- 风轮菜
- 梅梗
- 腐沫
- 假百合
- 秘鲁香胶
- 槟榔
- 鸲鹆
- 麻布七
- 矮醋栗
- 三加
- 杏子
- 邪蒿
- 蓟罂粟
- 青酒缸根
- 荸荠
- 大树跌打
- 香樟叶
- 露兜竻蔃
- 堇叶山梅花
- 柿花
- 仙茅参
- 柚根
- 粟糖
- 隔山撬
- 紫茉莉子
- 鸡桑叶
- 胡黄连
- 入地金牛
- 金钱草
- 粗榧枝叶
- 白钩藤
- 白苏子油
- 水毛射
- 盾叶薯蓣
- 水梨藤
- 咳喘木
- 赤小豆
- 柠檬皮
- 寄马桩
- 辣椒茎
- 白毛藤
- 花椒根
- 山桂花
- 羊舌树
- 华南紫萁
- 土一枝蒿
- 杨梅树
- 泥鳅滑液
- 山狸子骨
- 生姜
- 白头翁
- 野荔枝果
- 丰花草
- 齿叶橐吾
- 野鸦椿子
- 一枝香
- 吹云草
- 吴茱萸根
- 青丝线
- 扁豆花
- 方解石
- 水毛花
- 川素馨
- 羊七莲
- 土连翘
- 山豆花
- 猫人参
- 七爪风
- 滇绣球
- 蒲桃根皮
- 石仙桃
- 清沙草
- 血当归
- 蚌兰花
- 高原蚤缀
- 野黄瓜
- 香花刺
- 山荆子
- 水游草
- 四方藤
- 蜜蜂房
- 高山柏
- 小罗伞
- 赤铜屑
- 饭团根
- 车前草
- 百舌鸟
- 粗黄草
- 首乌藤
- 使君子叶
- 臭藤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