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虎脑
《中华本草》:艾虎脑
拼音注音
ài Hǔ Nǎo
英文名
Weasel Brai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艾虎的脑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.采收和储藏:捕捉后杀死,开颅取出脑,晾干。
原形态
艾鼬,体形象黄鼬,身长30-45cm,尾长11-20cm。吻部钝,颈稍粗,足短。前肢间毛短,背中部毛最长,约45-50mm。尾基毛次之,略为拱曲形。尾毛稍蓬松。跖行性。脚掌被毛。掌垫发达,前足4枚,呈瓣状,腕垫2枚;爪粗壮而锐利,褐白色。体背毛棕黄色或沙黄色,腰、后背及臀部具较多的黑尖毛。体侧淡棕色。鼻周和下颌白色。鼻中部、眼周及眼间棕黑色。眼上前方具卵圆形白斑,额部灰棕色。颊部、耳基灰白色,耳背及外缘为白色。胸部、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。具肛门腺,放出恶臭的气味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海拔3200m以下的开阔山地、草原、森林、灌丛及村庄附近。喜近栖生活,洞居,黄昏和夜间活动。主要以鼠型啮齿动物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甘肃、新疆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微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解毒。主食物中毒;药物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20-50g;或和面粉制饼研末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脑:有解毒的功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庵闾
- 刺果卫矛
- 打破碗花花
- 红陈艾
- 蜂毒
- 伏龙肝
- 打虫果
- 头巾草
- 牛胞衣
- 老鼠刺
- 白茅根
- 露蜂房
- 红白二丸
- 石脑油
- 牛奶柴
- 老牛揣
- 矮脚罗伞
- 光慈姑
- 鸡大腿
- 莲子心
- 小果排草
- 大红袍
- 莸叶醉鱼草
- 山吴萸
- 柏子仁
- 李
- 四川红淡叶
- 苍白过路黄
- 乌桕木根皮
- 罗裙带根
- 鸊鷉
- 胡桐泪
- 野兔骨
- 翠羽草
- 纤枝山柑
- 四方蒿
- 大百解薯
- 雅丽千金藤
- 马蹄叶
- 蘡薁
- 柠檬皮
- 夏枯草
- 小叶榕
- 猪肝
- 西南毛莨
- 野菰
- 绵藤
- 莲须
- 偷筋草
- 大金发藓
- 野芫荽
- 向日葵茎髓
- 南蛇藤根
- 一品红
- 野牡丹根
- 牡蛎肉
- 刺玫
- 西南卫矛
- 山柳
- 刀豆根
- 柳叶见血飞
- 香石藤
- 剑叶紫金牛
- 刻裂紫堇
- 杨梅树
- 绢毛菊
- 车桑子根
- 大茶药根
- 芝麻菜
- 楤木白皮
- 厚朴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鹅毛
- 野扁豆
- 猪脾
- 岩陀
- 钟乳石
- 劲直酢浆草
- 狗狗秧
- 绿结鸡骨
- 红葱
- 睡菜
- 瓦楞子
- 柳叶
- 甘青铁线莲
- 冲天果
- 小白花苏
- 长松
- 浙贝母
- 阔叶赤车使者
- 剑皮树菌
- 无患子皮
- 蒿枝七
- 猫脚印
- 山红稗
- 马刀
- 长白鱼鳞松
- 美丽鳞毛蕨
- 杧果钉
- 黄蜀葵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