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鼠刺
《中华本草》:老鼠刺
拼音注音
Láo Shǔ Cì
别名
刺揪子、三尖角刺、相枕刺、雀不站。
英文名
Root of Perny Holly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猫儿刺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perny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猫儿刺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8m。小枝有棱角,有短柔毛。叶柄很短,长约2mm;叶片草质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.5-3cm,宽0.5-1.4cm,先端急尖,呈刺状,边缘1-3对(常2对)大刺齿,上有光泽。雌雄异株;花4数;花序簇生于二年生小枝叶腋内,每分枝仅具1花;雄花花萼直径约2mm,花冠直径约7mm;雌花花萼同雄花,花瓣卵形,长约2.5mm。果近球形,直径7-8mm,红色,分核4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长于山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流域各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利咽;明目。主肺热咳嗽;咯血;咽喉肿痛;翳膜遮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老鼠刺
拼音注音
Láo Shǔ Cì
别名
猫儿刺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冬青科植物老鼠刺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乔木,高可达10米。幼枝疏生短柔毛。叶互生,密集,硬革质,长方状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2~4厘米,每侧有2~3枚大刺,并有1~2枚小刺;近于无柄。花腋生,成簇;淡黄色,无柄。浆果状核果,球状卵形,直径6~8毫米,红色,簇生,近于无柄;有种子4颗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润肺止咳。
复方
①治肺热咳嗽:猫儿刺五钱,岩莲花、一朵云各二钱,煨水服。
②治喉头肿痛:猫耳刺,牛膝、八爪金龙各三钱,水黄连二钱,白糖一两,煨水服。
③治翳子:猫儿刺、水皂角、一朵云各五钱,桑叶二钱,翳子草一两,煨水服;另用适量煨水熏眼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老鼠刺
拼音注音
Láo Shǔ Cì
来源
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.,以根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片,晒干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润肺止咳。用于肺热咳嗽,咯血,咽喉肿痛,角膜云翳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;外用适量,煎水熏眼部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厚朴花
- 老虎姜
- 腊梅
- 菱叶
- 菱茎
- 落花生枝叶
- 蓝花扁竹
- 狼尾草
- 狼紫草
- 绿豆衣
- 老枪谷子
- 落地荷花
- 罗浮柿
- 芦子兰
- 狼尾草根
- 蓼螺
- 藜
- 疬子草
- 裂叶堇菜
- 绿豆升麻
- 绿豆皮
- 绿豆芽
- 罗勒
- 郎伞木
- 隆萼当归根
- 零余子
- 莲座蓟
- 狼肉
- 老虎耳
- 芦竹根
- 芦茎
- 莲子草
- 蓝桉根皮
- 狼麻
- 路边姜
- 辽东鳞毛蕨
- 绿青
- 老白花树皮
- 火把花
- 小叶眼树莲
- 良藤
- 小果栀子
- 轮伞五加
- 铃当子
- 老虎俐根皮
- 老鼠耳
- 葎草花
- 蓝茶
- 蓼实
- 蝼蛄虾
- 轮环藤
- 连翘
- 铃兰
- 羚羊角
- 落花生
- 蓝花葱
- 陆英根
- 莨菪
- 萝芙木
- 落地小金钱
- 离根香
- 篱栏网
- 绿包藤
- 绿矾
- 绿萼梅
- 罗星草
- 羚羊肉
- 长节耳草
- 芦竹箨
- 萝芒树皮
- 瘤毛獐牙菜
- 罗甸沟瓣
- 芦竹
- 菱叶山蚂蝗
- 萝藦
- 落新妇
- 蓝锭果
- 路路通
- 轮叶棘豆
- 轮叶马先蒿
- 和他草
- 芦子藤
- 绿叶五味子
- 芦山藤
- 茖葱
- 辣木通
- 绿花独活
- 里白
- 落霜红
- 螺厣草
- 裂叶双盖蕨
- 罗裙带
- 儿茶
- 高粱火焰苞
- 硫黄
- 硫黄菌
- 蕗蕨
- 蓝实
- 篱天剑
- 轮叶铃子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