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艾
《中华本草》:香艾
拼音注音
Xiānɡ ài
别名
山风风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馥芳艾纳香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umea aromatica DC.[Erigeron cochinense Spreng.;Blumea leptophylla Hayata;Conyza setschwanica Hand.Mazz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馥芳艾纳香, 粗壮草本或亚灌木状,高0.5-3m。茎木质,有分枝,具粗沟纹,被粘绒毛或上部花序轴被开展的密柔毛,杂有腺毛。叶腋常有束生的白色或污白色糙毛,节间长约5cm,在下部较短;下部叶近无柄,倒卵形、倒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20-22cm,宽6-8cm,先端短尖,基部渐狭,边缘有不规则粗细相间的锯齿,在两粗齿间和有3-5个细齿,上面被疏糙毛,下面被糙伏毛,脉上的毛较密,杂有多数腺体,侧脉10-16对;中部叶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12-18cm,宽4-5cm,基部渐狭,下延,有时多少抱茎;上部叶较小,披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。头状花序多数,无柄或有长1-1.5cm的柄,花序柄被柔毛,杂有卷腺毛,腋生和顶生,排成具叶柄的大圆锥花序;总苞圆柱形或近钟形;总苞片5-6层,绿色,外层长圆状披针形,背面被短柔毛和腺体,中层和内层线形,背面被疏毛;花托蜂窝状,流苏形;花黄色,雌花多数,花冠先端2-3齿裂,裂片有腺点;两性花花冠管状,向上渐宽,有腺体。瘦果圆柱形,有12条棱,被柔毛,冠毛棕红色至淡褐色,糙毛状。花期10月至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林缘、荒坡或山谷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华南及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本品长 60-100cm,茎分枝,密被灰黄色粘绒毛和腺毛,质较轻脆,易折断,断面圆形,皮部菲薄,髓部白色,占茎的大部分。老茎基部木质化,黑褐色,坚硬。单叶互生,完整叶片倒卵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,长8-20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,有时有裂片,边缘有细锯齿,上面被疏糙毛,下面被黄褐色绒毛,在叶脉处较明显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疏圆锥状,总苞半球状或近钟形,总苞片4-5层,矩圆状披针形。花托乎,蜂窝状。揉搓后有清香气,味辛、微苦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;除湿;止痒;止血。主风寒湿痹;关节疼痛;风疹;湿疹;皮肤瘙痒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;或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胡萝卜根
- 香阿魏
- 昂天莲
- 香橼露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土红苓
- 雪兔
- 鸡肉
- 黄荆
- 山吴萸果
- 玉簪花根
- 贝齿
- 矮脚南
- 金银花露
- 合欢花
- 水蛭
- 刺血红
- 大叶金锦香
- 乌鸦头
- 山茶花
- 滇姜三七
- 黄芪
- 金丝藤
- 金鱼
- 扁豆衣
- 黄蜀葵
- 川桂
- 番石榴果
- 天青地红
- 广金钱草
- 刺蓬花
- 鱼脑石
- 琼枝
- 回心草
- 含羞草
- 乌榄核
- 小九节铃
- 水马桑
- 酸水草
- 止泻木
- 梨
- 虎尾草
- 岩冬菜
- 密花轮环藤
- 西南槐树
- 太白参
- 六叶龙胆
- 琴叶榕
- 浮小麦
- 毡盖木耳
- 丽春花果实
- 毛莲蒿
- 苏铁果
- 雷丸
- 水竹叶
- 土麦冬
- 南瓜七
- 楮叶
- 狗牙根
- 芡实
- 巴豆油
- 苹果叶
- 大尾摇
- 海狸香
- 蒙古马兰
- 马齿苋子
- 毛车藤
- 山姜
- 散血丹
- 茺蔚子
- 长春花
- 水狗子
- 木鳖子
- 竹节七
- 南五味子
- 驴断肠
- 卤碱
- 干檀香
- 蚂蚁花根
- 大麦秸
- 调羹树
- 京大戟
- 狭叶垂头菊
- 过山风
- 多裂委陵菜
- 米饭花果
- 九翅豆蔻
- 朴树
- 量天尺花
- 藜芦
- 地麻黄
- 菊花参
- 赪桐叶
- 安徽小檗
- 老鹤草
- 芦荟叶
- 黄芫花
- 吹云草
- 刺叶楤木
- 刺叶苏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