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肺筋草
《*辞典》:小肺筋草
拼音注音
Xiǎo Fèi Jīn Cǎo
别名
粉条儿莱(《救荒本草》),小肺金草(《草木便方》),土瞿麦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蛆儿草、一窝蛆、肺痨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蛆芽草(《陕西植药调查》),蛆婆草、肺风草、肺痈草、金线吊白米、麻里草、曲折草、四季花、牙虫草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银针草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肺筋草的全草或根。5~6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肺筋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
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短,丛生纤维状须根。叶多数,基生,线形,先端尖,长15~20厘米,宽3~4毫米,质软,淡绿色。花茎长35~60厘米,上部具粉质短柔毛及棱角,花茎上的叶小形,呈苞片状.总状花序,疏生,苞垃较花为短,无柄;花小形,长6~8毫米,花被下部合生成短筒状,与子房愈着,外面有细毛,上部钟形,先端6裂,裂片披针形,呈淡红色;雄蕊6,花丝短,分离,着生于花被上;子房上位,花柱丝状,直立。蒴果椭圆形,顶端残存花被.种子锯屑状。花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地区阳光充足之处。分布自甘肃南延至华东及西南各地。
性味
苦甘,平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甘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甘,无毒。"
③《陕西中草药》:"苦,寒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清肺,化痰,止咳,活血,杀虫。治咳嗽吐血,百日咳,气喘,肺痈,巩痈,肠风便血,妇人乳少,经闭,小儿疳积,蛔虫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清郁热,化痰。治久嗽,劳伤气喘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一切咳嗽,淋症。花、草同功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疮疹。"
④《湖南药物志》:"清肺热,杀蛔虫。治喘息,咳嗽吐血,肺痈吐脓血,膀胱疝气疳积,夜盲。"
⑤《陕西中草药》:"清热利湿,润肺,活血调经。治消化不良,肝炎,胃酸过多,肺结核,咳嗽,乳汁不足,白带,经闭腰痛。"
⑥《陕西草药》:"消肿,止痛。治肠风便血,乳闭,乳痈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3~1两。
复方
①治久年咳嗽:粉条儿菜、鹿衔草、椿芽花、五匹风、排风藤。水煎,炖肉或炖猪心肺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咳嗽吐血:金线吊白米一两,白茅根一两。水煎服。(《农村常用草药手册》)
③治百日咳:小肺筋草、五匹风、狗地芽各一两。煎水和蜂糖服(冰糖、白糖亦可)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④治小儿疳积:金线吊白米三至五钱。蒸猪肝二至三两服,或煮水豆腐二至三两服。(《农村常用草药手册》)
⑤驱蛔虫:粉条儿菜,煎水合醪糟内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⑥催乳:鲜肺筋草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⑦治乳闭:蛆芽草三钱,鹿角、沙参、通草、铁秤铊各二钱。甜酒一小盅为引,水煎服。(《陕西草药》)
⑧治风火牙痛:金线吊白米一两,猪精肉三两,共煮服。(《农村常用草药手册》)
临床应用
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
取鲜根0.5~1两,水煎分2次服。小儿用根煮鸡蛋,只吃鸡蛋即可。治疗500余例,均在2~3天内见效。
②治疗结核性骨髓炎
用鲜肺筋草全草4两(干品1~2两),水煎服,每天1剂。结合外科局部治疗,试治3例,其中1例髋关节结核,经长期使用青、链霉素及异烟肼,未见好转,改用肺筋草治疗半月,症状即迅速改善,瘘管愈合,关节功能逐渐恢复。
③治疗乳腺炎
用法用量同上。治疗效十例,证实对初起乳腺炎疗效较为满意。
备注
同属植物[b]光肺筋草[/b]在陕西地区亦同等入药。其主要区别是:花茎光滑,花稍密生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小肺筋草
拼音注音
Xiǎo Fèi Jīn Cǎo
别名
粉条儿菜、肺筋草、小肺金草、土瞿麦、蛆儿草、一窝蛆、肺痨草、蛆婆草、肺风草、肺痈草、金线吊白米、麻里草、曲折草、四季花、牙虫草、银针草、野韭菜、鼠牙草、蛆牙草、化食草
英文名
Spike Aletris Herb, all-grass of Spike Aletris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粉条儿菜和短柄粉条儿菜的根及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letris spicata(Thunb.)Franch.[Hypoxis spicata Thunb.]2.Aletris scopulorum Dunn采收和储藏:5-6月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粉条儿菜,多年生草本,高35-60cm。根茎短,须根细长,其上生有多数细块根,色白似蛆,又好像“白米”。叶自根部丛生,窄条形,长15-20cm,宽3-4mm,先端渐尖,淡绿色。花葶从叶丛中生出,直立,上部密生短毛,稍具棱角。花疏生于总状花序上,近无梗;花被短筒状,上端6裂,裂片条状披针形,黄绿色或先端略带粉红色,外部密生短腺毛;雄蕊6;子房上位,3室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,先端有宿存花被。花期5-6月。2.短柄粉条儿菜,与上种的区别点为:植株较矮小,基部叶不明显莲座状,花被白色;蒴果球形。
栽培
1.气候土壤:应性较强,能耐旱、耐瘠。一般土地均可栽种,但以疏松、排水良好的黄泥夹砂土较好。[br]2.种植:种子繁殖,四川地区在9-10月播种。在整好的地上开1.3m宽的畦,按行株距各22-26cm开穴,深约7cm,施人畜粪水后,每亩用种子5两,与草木灰、人畜粪水拌匀,撒到穴内。[br]3.出齐后,施提苗肥1次。苗高7cm时,要除草、匀苗、补苗,每穴留苗4-5株,并再追肥1次。以后每年每季中耕除草、追肥1次。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,可适当施用氮素化肥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低山地阳光充足的空旷草地上或山坡、灌丛边缘。2.生于林下灌木丛中、山坡、草地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2.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长40-80cm。根茎短,须根丛生,纤细弯曲,有的着生多数白色细小块根,习称“金线吊白米”。叶丛生,带状,稍反曲,长10-20cm,宽0.3-0.5cm;矿绿色,先端尖,全缘。花茎细柱形,稍波状弯曲,直径0.2-0.3cm,被毛;总状花序穗状,花几无梗,黄棕色,花被6裂,长约0.5cm,裂片条状披针形。蒴果倒卵状三棱形。气微,味淡
化学成分
粉条儿菜根含皂甙(saponin),基甙元为异娜草皂甙元(isonarthogenin)及薯蓣皂甙元(diosgenin)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平
归经
肺、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;润肺止咳;活血调经;杀虫。主咳嗽;咯血;百日咳 ;喘息;肺痈;乳痈;肋腺炎;经闭;缺乳;小儿疳积;蛔虫病;风火牙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鲜品可用60-120g。外用:管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草木便方》:清郁热,化痰。治久嗽,劳伤气喘。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一切咳嗽,淋症。花、草同功。3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疮疹。4.《湖南药物志》:清肺热,杀蛔虫。治喘息,咳嗽吐血,肺痈吐脓血,膀胱疝气,疳积,夜盲。5.《陕西中草药》:清热利湿,润肺,活血调经。治消化不良,肝炎,胃酸过多,肺结核,咳嗽,乳汁不足,白带,经闭腰痛。6.《陕西草药》:消肿,止痛。治肠风便血,乳闭,乳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竹叶
- 慈竹叶
- 黑色鳞毛蕨
- 草乌头
- 小血藤叶
- 大红青菜
- 大苦溜溜
- 大横纹
- 橘皮
- 竹叶马豆
- 虫豆
- 猪肺
- 泽泻实
- 枫杨
- 阳桃叶
- 藏鮡胆
- 扁豆根
- 白肚
- 梓白皮
- 水朝阳草
- 金星蕨
- 大红毛叶
- 菅茅根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小金挖耳
- 鲤鱼皮
- 萝藦
- 井底泥
- 马缨杜鹃
- 白茅根
- 苦木
- 豺皮
- 葫芦茶根
- 猫眼草
- 蛤蜊粉
- 番木瓜叶
- 长松
- 地星
- 戟叶瓦韦
- 粉绿益母草
- 毛毡草
- 温大青
- 白千层皮
- 菱茎
- 罐子草
- 金果榄
- 天罗水
- 浙地黄
- 羖羊角
- 金丝桃果
- 老君须
- 小豆柴
- 石荠宁
- 海仙花
- 山黄麻根
- 蕨
- 竹鼠子牙
- 台湾千金藤
- 野牡丹
- 杨梅树
- 白花菜
- 毛青杠
- 吊灯花
- 白花映山红
- 三花枪刀药根
- 白残花
- 青鱼枕
- 獭肉
- 芦子兰
- 长瓣马铃苣苔
- 刺海松
- 猪肾
- 桃奴
- 野猪蹄
- 卤碱
- 钝齿铃子香
- 代代花枳壳
- 丁香枝
- 蘘荷子
- 炸腰果
- 白花夏枯草
- 水牛角浓缩粉
- 蕨萁
- 车前草
- 翡翠
- 红三七
- 秋鼠曲草
- 假刺藤
- 卷耳
- 黄缅桂果
- 鸨油
- 胡豆草
- 水龙胆草
- 土连翘
- 鞘菝葜
- 白茅针
- 十姊妹
- 狐心
- 太白丽参
- 多蕊蛇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