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妹条叶
《中华本草》:麻妹条叶
拼音注音
Má Mèi Tiáo Yè
英文名
leaf of Pale Bittersweet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Celastrus hypoleucus (Oliv.)Warb.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us hypoleucus (Oliv.)Warb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粉背南蛇藤 藤状灌木,高可达5m。小枝幼时被白粉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1.5cm;叶片椭圆形或宽椭圆形,长6-14cm,宽3-8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具细齿,背面被白粉,脉上有时有疏毛。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,长6-12cm,腋生花序短小,有花3-7朵,花梗中部以上有关节;花白色,4数,单生;雄花有退化子房;雌花有短花丝的退化雄蕊,子房具细长花柱,柱头3裂。果序顶生,长而下垂;腋生花多不结实。蒴果球状,橙黄色,疏生,具长梗,果皮裂瓣内侧有红色斑点。种子黑棕色,有橙红色假种皮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丛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。
化学成分
叶含山奈甙(kaempferitrin),山奈酚-7-鼠李糖甙-3-葡萄糖甙(kaempferol-7-rhamnoside-3-glucoside),槲皮素-3-鼠李糖甙-7-葡萄糖甙(quercetin-3-rhamnoside-7-glucoside)。
性味
辛;平
归经
脾;肝经
功能主治
止血生肌。主刀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临床应用
麻妹条叶捣绒,包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麻妹条叶
拼音注音
Má Mèi Tiáo Yè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卫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叶。
性味
辛,平。
功能主治
止血生肌,治刀伤。麻妹条叶捣绒,包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天萝水
- 华无柱兰
- 唐古特青兰
- 野猪蹄
- 百药煎
- 马齿苋子
- 天蓝苜蓿
- 帘子藤
- 老鸦胆叶
- 地核桃
- 太平莓
- 石梓
- 南天竹
- 腊梅
- 鸡屎树
- 獭皮毛
- 光板猫叶草
- 凉山虫草
- 柠条籽
- 水蓼
- 鲫鱼脑
- 地锦草
- 酒饼叶
- 椿皮
- 黄接骨丹
- 土羌活
- 柠鸡儿果
- 小金钱草
- 异株百里香
- 鹿角霜
- 蓝猪耳
- 土附子
- 韭根
- 柳叶菜
- 润鳞鳞毛蕨
- 金钮扣
- 蚕豆
- 鳖甲
- 狗蚁草
- 水芙蓉
- 犁头尖
- 柄果槲寄生
- 大叶刺篱木叶
- 过山消根
- 香胶木叶
- 雀梅藤根
- 长梗石柑
- 酸叶胶藤
- 香石藤果
- 青箭杆草
- 酸枣根皮
- 水胡满根
- 九翅豆蔻
- 马肠薯蓣
- 厚叶算盘子
- 黄唇鱼肝
- 青脚莲
- 黄蜀葵叶
- 鹰不泊薳
- 牛奶浆草
- 高粱乌米
- 小黄构
- 萍蓬草子
- 牛角三七
- 异叶米口袋
- 落地生根
- 鸭脚板草
- 黄秦艽
- 酸枣树皮
- 丁香蓼
- 天荞麦根
- 三尖杉根
- 黄金菊根
- 齿瓣石豆兰
- 裂果卫矛
- 无毛南蛇藤
- 黄皮血藤
- 天王七叶
- 罗汉果根
- 柳叶亚菊蒿
- 观音苋根
- 丁香罗勒
- 马缨杜鹃
- 返顾马先蒿
- 乱角莲
- 金鸡豇豆
- 片鸡尾草
- 小果卫矛
- 小飞扬草
- 青海马尾连
- 短枝六道木
- 青江藤
- 栗壳牛肝菌
- 密叶天胡荽
- 豹子眼睛花
- 醉针茅根
- 峨眉紫金牛
- 芒小米草
- 矮脚罗伞
- 大串连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