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枣根皮
《中华本草》:酸枣根皮
拼音注音
Suān Zǎo Gēn Pí
英文名
root-bark of Spine Date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.var.spinosa (Bunge)Hu ex H.F.Chow 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ziphus jujuba Mill.var.spinosa (Bunge)Hu ex H.F.Chow [Z.vulgaris Lam.var.spinosa Bunge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剥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酸枣 落叶灌木,稀为小乔木,高1-3m。老枝灰褐色,幼枝绿色;于分枝基部处具刺1对,1枚针形直立,长达3cm,另1枚向下弯曲,长约0.7cm。单叶互生;托叶针状;叶片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先端钝,基部圆形,稍偏斜,边缘具细锯齿。花小,2-3朵簇生于叶腋;花萼5裂,裂片卵状三角形;花瓣5,黄绿色,与萼片互生,雄蕊5,与花瓣对生;花盘明显,10浅裂;子房椭圆形,埋于花盘中,花柱2裂。核果肉质,近球形,成熟时暗红褐色,果皮薄,有酸味。花期6-7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向阳或干燥的山坡、山谷、丘陵、平原、路旁以及荒地。性耐干旱,常形成灌木丛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北及辽宁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。
性味
涩;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止血;涩精;收湿敛疮。主便血;崩漏;滑精;带下;烧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;或熬膏涂。
复方
1.治便血:酸枣根皮一两。刮去黑皮焙干,用水一碗煎至一茶杯,温服。如不止,隔七天再服一剂。 (《天津中草药》)2.治烧、烫伤: 酸枣根皮三斤。切碎,水煎成膏,涂于净布上,贴伤处。 (《天津中草药》)3.治高血压头晕头痛: 酸枣根一两(去外层黑皮, 去木心,用内皮)。加水煎煮两次,分两次服。〔山东昌潍地区《赤脚生》(3):21,1970]
各家论述
《陕西中草药》:涩精止血。治淋浊,白带,滑精,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酸枣根皮
拼音注音
Suān Zǎo Gēn Pí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根皮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酸枣仁"条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涩,性温。"
功能主治
治便血,烧、烫伤,高血压,遗精,白带。
《陕西中草药》:"涩精止血。治淋浊,白带,滑精,出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熬膏涂敷。
复方
①治便血:酸枣根皮一两。刮去黑皮焙干,用水一碗煎至一茶杯,温服。如不止,隔七天再服一剂。(《天津中草药》)
②治烧、烫伤:酸枣根皮三斤。切碎,水煎成膏,涂于净布上,贴伤处。(《天津中草药》)
③治高血压头晕头痛:酸枣根一两(去外层黑皮,去木心,用内皮)。加水煎煮两次,分两次服。(山东昌潍地区《赤脚医生》(3):21,1970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柏
- 蓝树
- 水獭肝
- 山臭草
- 桦叶荚蒾
- 金钱草
- 红五加
- 单头紫菀
- 灰菜
- 石米
- 木鳖根
- 黄杨
- 大叶酸藤子
- 陆英
- 四楞通
- 多花沿阶草
- 大果榆
- 大皂角
- 猫耳朵草
- 毛竹
- 树三角枫
- 番薯藤
- 芦荟
- 褐云玛瑙螺
- 蔓乌头
- 疏叶香根芹
- 毛花洋地黄
- 土附子
- 大叶金花茶叶
- 李核仁
- 葫芦茶
- 豚卵
- 复生草
- 威灵仙叶
- 藕
- 小叶莲
- 水朝阳根
- 大叶马尾连
- 带鱼
- 四孢蘑菇
- 太白菊
- 石耳
- 夏丸
- 红叶甘橿
- 毛叶轮环藤
- 商陆花
- 丁香蓼根
- 省沽油
- 喜树
- 红白二丸
- 大叶南苏
- 狭叶竹节参
- 东北埃蕾
- 大泡通
- 小果倒地铃
- 大麻药
- 河套大黄
- 黄总花草
- 对生耳蕨
- 木菠萝
- 兔耳风
- 大报春花
- 獭四足
- 大青叶
- 谷皮树
- 黄芪
- 葫芦藓
- 露兜簕
- 心叶黄花仔
- 红土子皮
- 石蝴蝶
- 甘草梢
- 红毛走马胎
- 毛柄锦香草
- 荠薴
- 偏叶白齿藓
- 雀瓮
- 石地钱
- 糜穰
- 海石鳖
- 苏木
- 松花粉
- 鬼针草
- 荔枝核
- 太白米
- 球花马蓝
- 石荠宁
- 虾蟆肝
- 山陀螺
- 小柳拐
- 土金耳环
- 厚叶旋蒴苣苔
- 东风菜
- 大腹皮
- 扶桑金星蕨
- 单条草
- 红紫珠
- 荭草根
- 大花列当
- 茅瓜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