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粉蝶
《中华本草》:白粉蝶
拼音注音
Bái Fěn Dié
别名
白蝴蝶、粉蝶、菜白蝶
英文名
White butterfly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粉蝶科动物白粉蝶成虫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eris rapae (Linnaeus )采收和储藏:夏季捕捉,随用随捕,亦可捕后用线穿起置通风处。
原形态
白粉蝶,体长约18mm,展翅宽45-65mm。头小,复眼黑褐色、圆形、突出,口器为虹吸式,下唇须特别发达,触角成棍棒形。胸部黑色,有灰色长毛,并夹有白色长的细毛。雌蝶翅基部有灰黑部分几占翅的一半,翅尖有三角形黑斑。雄蝶灰黑部分局限于翅基处,翅尖灰黑部分较淡。雌蝶的色彩一般比雄蝶深而明显。足细长,腹部细小 ,末端略尖,密被白色鳞片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北一年发生4代、5代,在浙江一带1年发生7-8代。以蛹越冬,成虫喜欢在白昼强光下飞翔,终日飞舞在花间吸密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消肿止痛。主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,或浸酒搽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消肿止痛的功能。主治跌打损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果根
- 杯苋
- 小黄鼠狼
- 心叶黄花仔
- 小朝天罐
- 新疆一支蒿
- 小叶爬岩香
- 密花轮环藤
- 小青藤香
- 菱叶山蚂蝗
- 小叶假耧斗菜
- 蓝桉
- 裂蹄
- 莱菔
- 蓝茶
- 赖草
- 萝藦
- 溪荪
- 蒌叶
- 螺蛳
- 焮麻
- 席草
- 喜树
- 犀肉
- 葎草
- 扁藤叶
- 蝼蛄
- 蕗蕨
- 蛎菜
- 犀角
- 杏李
- 夏丸
- 信石
- 菱壳
- 莲衣
- 菱蒂
- 小檗
- 落葵
- 柏脂
- 莲雾
- 下草
- 蓝树
- 瓠子子
- 杏子
- 蘽根
- 蓝实
- 蒌油
- 蒌蒿
- 菱叶
- 山油柑果实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山柑算盘子
- 落花生枝叶
- 小果倒地铃
- 星毛羊奶子
- 小叶眼树莲
- 小叶鹅掌柴
- 小果金花茶叶
- 小九头狮子草
- 裂叶双盖蕨
- 小果野葡萄藤
- 莲生桂子花
- 裸茎千里光
- 山檨叶泡花树
- 小叶密花远志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苜蓿根
- 萝芙木
- 拔毒草
- 木兰皮
- 旋花
- 杏花
- 白柳
- 白皮柯
- 扁果
- 白花穿心莲
- 山柰
- 莱菔子
- 山楂
- 蓼螺
- 喜树叶
- 河口莲座蕨
- 蝲蛄石
- 莲花
- 蓼实
- 蓝叶棵
- 莱菔叶
- 仙茅
- 小麦
- 消石
- 萝藦子
- 蓝靛
- 山矾
- 十萼茄
- 犀牛皮
- 菱粉
- 盒子草
- 熊骨
- 小叶罗汉松
- 仙环小皮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