翅子木
《中华本草》:翅子木
拼音注音
Chì Zǐ M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梧桐科植物翅子树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ospermum acerifolium Willd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叶,鲜用。
原形态
翅子树 大乔木。树皮光滑,幼枝密被茸毛。叶互生;叶柄粗壮,具条纹;托叶条裂,早落;小苞片条裂或掌状深裂;叶片革质,近圆形或长圆形,全缘、浅裂或有粗齿,长24-34cm,宽14-29cm,先端截形或近圆形,并有浅裂或突尖,基部心形,上面被稀疏毛或几无毛,下面密被淡黄色或带灰色的星状茸毛;基生脉7-12条,叶脉在叶背凸出。花单生,白色,芳香;萼片5,条状长圆形,长9cm,宽7mm,外面密被黄褐色茸毛,内面被白色长柔毛;花瓣5,条状长圆形,略成楔形,宽7mm,比萼稍短,无毛;退化雄蕊棒状,有毛;雄蕊15,每3个集合成群与退化雄蕊互生;子房长圆形,具5个棱角,5室。蒴果木质,长圆状圆筒形,具柄,有5个不明显的凹陷面或浅沟,长10-15cm,宽5-5.5cm,初被淡红褐色茸毛,后无毛,先端钝,基部渐狭,每室有种子多颗。种子斜卵形,压扁状,具翅,翅大而薄,褐色,光滑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1780m的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,福建、台湾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近圆形或长圆形。长24-34cm,宽14-29cm。顶端截形或近圆形,并有浅裂或突尖,全缘,浅裂或有粗齿,基部心形,叶面被稀疏的毛或几无毛,叶背密被淡黄色或带灰色的星状茸毛,基生脉7-12条,叶脉在叶背凸出,革质。叶柄粗壮,有条纹。气微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树皮含酸性多糖(acidic polysaccharide),胱氨酸(cystine),甘氨酸(glycine),丙氨酸(alanine),酪氨酸(tyro-sine)及亮氨酸(leucine)。叶含山柰酚-3-O-半乳糖甙即三叶豆甙(kaempferol-3-galactoside, trifolin),木犀草素-7-O-β-D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O-β-D-glucoside),木犀草素(luteolin)及木犀草素-7-O-β-D-葡萄糖醛酸甙(luteolin-7-O-β-D-glucuronide)。
性味
微苦;平
功能主治
散瘀止血。主跌打肿痛;创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,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尖叶铁扫帚
- 鲫鱼脑
- 漏斗瓶蕨
- 白紫草
- 苦芥
- 黄芪
- 九牛力
- 金耳环
- 狗胆
- 铁马豆
- 球衣藻
- 杜鹃兰
- 宜昌楼梯草
- 迭裂黄堇
- 雄黄
- 黄栌
- 山豆根
- 刺李
- 岩泽兰
- 水杨梅根
- 一枝黄花
- 锡兰肉桂
- 苜蓿根
- 方蟹
- 灰凤梨
- 煨姜
- 吉祥草
- 鹿蹄肉
- 野山茶
- 戴星草
- 华风车子叶
- 松树梢
- 毛黄堇
- 八角莲
- 马银花
- 岩丸子
- 巴豆壳
- 藏羚角
- 过岗龙
- 千斤拔
- 苹婆
- 黄唇鱼心
- 常春藤子
- 铁箭矮陀
- 猕猴桃藤中汁
- 砂仁壳
- 新裂耳蕨
- 西藏花椒
- 百药煎
- 石瓜子莲
- 穿鞘花
- 竹卷心
- 红茄苳
- 海白石
- 黑塔子叶
- 鮧鱼
- 大扁竹兰
- 象皮
- 四季素馨花
- 水虱草
- 柞木根
- 马瓞儿
- 齿叶橐吾
- 红石耳
- 血余
- 龙须眼子菜
- 甘遂
- 海蚯蚓
- 凤仙
- 网脉山龙眼
- 玫瑰茄
- 兴安毛连菜花
- 金雀儿
- 红须须
- 秋海棠
- 徐长卿
- 旋花苗
- 深裂黄草乌
- 九节菖蒲
- 乌贼鱼腹中墨
- 鸡毛狗
- 腊瓣花
- 跌破竻
- 三点金草
- 打米花
- 蝴蝶果
- 入地金牛
- 风湿木
- 井底泥
- 腹水草
- 车前子
- 降真香
- 赤车使者根
- 蕨萁
- 牛大力
- 华南紫萁
- 大串连果
- 光杆琼
- 红药子
- 野草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