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鸦椿花
《中华本草》:野鸦椿花
拼音注音
Yě Yā Chūn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Common Euscaphis
出处
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(Thunb.) Dippel的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scaphis japonica (Thunb.) Dippel [Sambucus japonica Thunb.]
原形态
野鸦椿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2-8m。茎皮灰褐色,具纵纹。小枝及芽红紫色,枝叶揉破后发出恶臭气味。叶对生;小叶柄长1-2mm;小托叶线形,基部较宽,先端尖,有微柔毛;奇数羽状复叶,长(8-)12-32cm,叶轴淡绿色,小叶5-9,稀3-11,长卵形或椭圆形,稀为圆形,长4-9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钝圆,边缘具疏短锯齿,齿尖有腺体,下面沿脉有白色小柔毛,主脉在上面明显,在背面突出;侧脉8-11,有微柔毛。花两性,圆锥花序顶生,花梗长达21cm,花多,较密集,黄白色,径4-5mm;萼片与花瓣均5,椭圆形,萼片宿成;花盘盘状,心皮3,分离;雄蕊5,花丝扁平;雌蕊3;子房卵形。蓇葖果,长1-2cm,每一花发育为1-3个,果皮软革质,紫红色,有纵脉纹。种子近圆形,假种皮肉质,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山谷、河边的丛林或灌丛中,亦有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山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心;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。主头痛;眩晕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敷。
复方
治头痛眩晕:野鸦椿花三至五钱,鸡蛋两、三个。酌冲开水炖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鸦椿花
拼音注音
Yě Yā Chūn Huā
出处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花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野鸦椿子"条。
性味
甘,平,无毒。
功能主治
镇痛。治头痛眩晕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治头痛眩晕:野鸦椿花三至五钱,鸡蛋两、三个。酌冲开水炖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蒟
- 岩蒿
- 鳝鱼头
- 凤尾参
- 九节风
- 糯稻根须
- 红花栝楼
- 莎草
- 水毛花根
- 苔水花
- 老婆子针线
- 满天星
- 山乌桕根
- 雉
- 戟叶石苇
- 地灵根
- 虎牙
- 栘依
- 小白薇
- 芍药花
- 大理菊
- 小黑药
- 泥鳅滑液
- 天麻子
- 刺李
- 苦丁
- 粉瘤菌
- 麻雀肉
- 鼠矢枣
- 冬瓜
- 香根芹根
- 鳡鱼
- 吊竹梅
- 饺剪藤
- 蓝实
- 光板猫叶草
- 鸟不企叶
- 白桂木根
- 楸树
- 香油罐
- 蔷薇花
- 乌鱼蛋
- 猫肝
- 丁公藤
- 风车藤
- 鸭胆
- 海柳
- 鲦鱼
- 鼠舌草
- 胡麻花
- 紫红鞭
- 黄颔蛇骨
- 野马肉
- 水蓼
- 风轮菜
- 露兜竻蔃
- 华东瘤足蕨
- 鷃
- 鸭脚蓼
- 蜀葵子
- 七叶薯
- 八角莲
- 绣线菊根
- 朝鲜崖柏仁
- 紫楠根
- 野猪脂
- 番石榴树皮
- 白附子
- 臭黄荆根
- 绵参
- 长春花
- 桑柴灰
- 大块瓦
- 狗乳汁
- 地柏枝
- 红葱
- 柳叶亚菊蒿
- 野席草根
- 水松皮
- 树刁
- 甜远志
- 罗望子叶黄檀
- 痢止蒿
- 干旱毛蕨
- 狼把草
- 地钱
- 蓝叶棵
- 高原点地梅
- 鹳肉
- 茯神木
- 列当
- 万年蒿
- 对虾壳
- 牛耳散血草
- 粘毛黄花菍
- 粉叶地锦
- 翻白柴
- 短蕊万寿竹
- 钱针万线草
- 藜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