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花树
《中华本草》:密花树
拼音注音
Mì Huā Shù
别名
狗骨头、打铁树、大明橘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密花树的叶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panea neriifolia (Sieb.Et Zucc.) Mez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大灌木,高2-7m。叶互生;叶柄长约1cm;叶片革质,长圆状倒披针形至倒披针形,长7-17cm,宽1.3-6cm,先端急尖或钝,稀突然渐尖,基部楔形,多少下延,全缘,背面中脉隆起,侧脉不明显。伞形花序或花簇生,着生于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的小短枝上,小短枝腋生或生于无叶老枝叶痕上,有花3-10朵,苞片广卵形,具疏缘毛;花梗长2-3mm;花长(2)3-4mm;萼片卵形,稀圆形,长约1mm,具缘毛,有时具腺点;花瓣白色或淡绿色,有时为紫红色,基部连合达全长的1/4,花时反卷,卵形或椭圆形,具腺点,里面和边缘密被乳头状突起;雄蕊在雌花中退化,在雄花中着生于花冠中部,花丝极短,花药卵形,先端常具乳头状突起;雌蕊与花瓣等长或超过花瓣,花柱极短,柱头伸长,先端扁平。果球形或近卵形,直径4-5mm,灰绿色或紫黑色,有时具纵行腺条纹或纵肋,冠以宿存花柱基部,果梗有时长达7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50-2400m的混交林中或苔藓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。
性味
淡;性寒
归经
肾、膀胱二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凉血解毒。主乳痈;疮疖;疹,膀胱结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~6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用于膀胱结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线蛇
- 波棱瓜
- 榧花
- 海金沙草
- 朱蕉
- 玫瑰露
- 钓樟枝叶
- 挂兰
- 小石松
- 干冬菜
- 金箔
- 赛北紫堇
- 湖瓜草
- 女菀
- 蝌蚪
- 臭黄荆根
- 竹(鼠留)子油
- 黑虎七
- 根辣
- 禾叶墨斛
- 野牡丹
- 蜂乳
- 温大青
- 三角叶风毛菊
- 海蛇
- 木姜子茎
- 地磨薯
- 金丝藤
- 红茴香叶
- 枫香树叶
- 构树
- 苦果
- 千屈草
- 密花树
- 黄栎
- 庵 (艹闾)子
- 千里找根
- 鼠妇
- 台湾土豆蔻
- 黑石耳
- 黄龙藤
- 胡葱子
- 点地梅
- 豆腐渣
- 黑心解
- 南亚新木姜
- 大黄茎
- 透骨草
- 乌龟
- 土瓜
- 角翅卫矛
- 铁箭矮陀
- 庵闾
- 广东土南星
- 鹊豆
- 银丝杜仲
- 粉背蕨
- 鲟鱼
- 凤尾铁角蕨
- 橹罟子
- 擘蓝
- 粗叶木
- 柳叶见血飞
- 醋
- 软骨过山龙
- 大过山龙
- 幌伞枫
- 西南石梓
- 胡莲
- 黄皮
- 阔齿兔唇花
- 锯鲨胆
- 赛番红花
- 除虫菊
- 葫芦巴
- 桂皮
- 蚌泪
- 北鱼黄草
- 有柄石韦
- 火炮草果
- 石楠
- 香胶木
- 荞麦秸
- 缘桑螺
- 两广瘤足蕨
- 大头菜子
- 台湾海棠
- 通骨消茎叶
- 北丝石竹
- 地盘松球
- 枳茹
- 樟树子
- 土人参
- 蜈蚣萍
- 一枝黄花
- 天竺桂
- 树韭菜
- 喜树叶
- 皂角菌
- 紫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