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虎七
《中华本草》:黑虎七
拼音注音
Hēi Hǔ Qī
别名
竹节七、马力跨、过山龙、铁杆七、黑龙七、大叶狗牙七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裸子蕨科植物普通凤丫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niogramme intermedia Hieron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茎,除去须根及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60-100cm。根茎长而横生,连同叶柄基部疏被浅棕色、披针形鳞片。叶远生;叶柄长30-40cm,禾秆色间有棕色斑点,向上光滑;叶片草质,长圆三角形,长25-35cm,宽20-25cm,两面光滑或略被短毛,基部二回羽状,向上一回羽状;羽片4-6对,近对生,上部各对羽片单一,阔披针形,长达14cm,宽3-4cm,尾状渐尖头,基部近圆形,先端叶片较大,长达15cm,宽约3cm,边缘有向前弯的细锯齿,下部的1-3对,卵状三角形,长20-25cm,宽10-15cm,羽状三出,有柄;叶脉羽状,侧脉二回分叉,先端有线形水囊体,长而稍加厚,伸入齿内,不达叶边。孢子囊群线形,沿侧脉分布到离叶边约3cm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50-2500m的林下溪边湿润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中南(河南除外)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平
归经
膀胱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利湿热;祛风活血。主小便淋涩;痢疾;泄泻;带下;风湿痹痛;疮毒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注意
《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》:“孕妇慎服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黑虎七
别名
铁杆七、黑龙七、大叶狗牙七
来源
蕨类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中华凤丫蕨Coniogramme intermedia Hieron.,以根状茎入药。夏秋采挖,去须根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甘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强筋骨,理气,活血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,腰痛,白带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1~2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楸树
- 都拉鸢尾
- 鹰眼睛
- 红背叶
- 黄瓜子
- 异叶鳞始蕨
- 紫红鞭
- 鱼眼草根
- 峨三七
- 牛嗓管树根
- 红蒂蛇
- 水蓼
- 紫青藤
- 钟乳石
- 菥蓂子
- 挖耳草根
- 红葱
- 蔗鸡
- 白花菜
- 树刁
- 鄂报春
- 醉马草
- 震天雷
- 柠檬桉树脂
- 蚱蝉
- 盐肤木
- 酸枣仁
- 针砂
- 香雪兰
- 黄鼬
- 鹧鸪
- 香青
- 蜘蛛七
- 粉萆
- 针刺铁仔
- 毛莲蒿
- 刺石榴
- 建砂仁
- 圆叶碱毛茛
- 麋角
- 乌苏里瓦韦
- 淫羊藿
- 金针菜
- 团叶槲蕨
- 蟾蜍肝
- 簇生卷耳
- 白草莓
- 毛木树
- 角翅卫矛
- 锥螺壳
- 秃疮花
- 粘毛鼠尾草
- 栘依
- 香毛草
- 藤本夜关门
- 长毛香科科
- 鲱鱼
- 鸭胆
- 胡荽
- 沙芥
- 猫肝
- 麋茸
- 锥栗
- 雉尾
- 乌鱼蛋
- 枸橘叶
- 七叶薯
- 野芝麻
- 蚱蜢
- 长毛风毛菊
- 红轮千里光
- 金丝桃
- 假地豆
- 蜂胶
- 麻雀肉
- 鹧鸪脚
- 破血丹
- 地柏枝
- 自扣草
- 自来血
- 白蜡花
- 苎麻花
- 紫香薷
- 鳣鱼肝
- 金花菜
- 紫金龙
- 蓑草根
- 茱卷皮
- 通天连
- 干地黄
- 小白薇
- 紫鸭跖草
- 老虎耳根
- 自消容
- 柏勒儿茶
- 酸枣树皮
- 长隔距兰
- 全叶青兰
- 冷饭果叶
- 齿瓣延胡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