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铁
拼音注音
Tiě
别名
黑金、生铁、钢铁、跳铁、鍒铁、劳铁、熟铁、鑐铁、柔铁、乌金
英文名
Hematite, Limonite, Magnetite
出处
出自 《神农本草经》。1.《唐本草》:单言铁者,鍒铁(熟铁)也。夫诸铁疗病,并不入丸、散,皆煮取浆用之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(铁)能制石亭脂毒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一种灰黑色的金属。主要由赤铁矿、褐铁矿、磁铁矿等炼出。由于含碳量的不同,可分为生铁(含碳量在1.7%以上)、熟铁(含碳置在O.2%以下)和钢铁(含碳量在0.2~1.7%之间)三种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aematite;Limonitum;Magnetite
原形态
1.赤铁矿 三方晶系。晶体常呈薄片状、板状。一般以致密块状、肾状、葡萄状、豆状、鱼子状、土状等集合体最为常见。结晶者呈铁黑色或钢灰色;土状或粉末状者,呈鲜红色。但条痕都呈樱桃红色。结晶者呈金属光泽,土状者呈土状光泽。硬度5.5-6,但土状粉末状者硬度很小,比重5-5.3。在还原焰中烧后有磁性。2.褐铁矿 非晶质。常成葡萄状、肾状、乳房状、块状、土状等集合体。颜色为褐色到黑色,若为土状则为黄褐色或黄色。条痕为黄褐色。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,有时作丝绢光泽。不透明。断面为介壳状或土状。硬度1-5.5。比重3.6-4.0。3.磁铁矿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。晶体为八面体、菱形十二面体等,或为粗至细粒的粒块状集合体。铁黑色,表面或氧化、水化为红黑、褐黑色调;风化严重者,附有水赤铁矿、褐铁矿被膜。条痕黑色。不透明。无解理,断口不平坦。硬度5.5-6。性脆,相对密度4.9-5.2。具强磁性,碎块可被手磁铁吸着,或块体本身可吸引铁针等铁器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赤铁矿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铁矿物之一,可以形成于各种地质作用中,但以热液作用,沉积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为主。作用为药用的鲕状、豆状、肾状集合体赤铁矿系沉积作用的产物。2.主要由含铁矿物经氧化分解后,再经水解汇集沉积而成。3.形成于多种内力地质作用,可与多种铁镁硅酸盐矿物及石英等氧化物共存,前者不如磁铁矿抗风化而易呈现为风化小孔。古代入药的着名产地多是硅卡岩型铁矿区,今则包括各种成因类型铁矿区的磁铁矿。资源分布:1.主产于河北、山西。山东、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等地亦产。2.主要产区有河北、江苏、浙江、河南。3.主产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安徽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亦有产出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。铁灰色至灰黑色;条痕钢灰色。无解理,不透明;新鲜面具金属光泽。硬度4,相对密度7.87左右,具延展性。体重,质坚硬,不易砸碎,断面锯齿状。气、味均无。以块整齐、无锈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:反射色为亮白色,稍带乳白色;无内反射。反射率目测法;绿64,橙59,红58;高反射率,均质性。
化学成分
主含金属元素铁(Fe),或煅制而成氧化铁。
性味
辛;凉
鉴别
取本品粉末约0.1g,加稀盐酸2ml,反应后(有氢气放出),滤过,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:①取滤液,加铁氰化钾试液,即生成蓝色沉淀;分离,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,但加氢氧化钠试液,即分解成棕色沉淀。(检查亚铁盐)②取滤液,加1%邻二氮菲的乙醇溶液数滴,即显深红色。(检查亚铁盐)
归经
心;肝;肾经
功能主治
镇心平肝;消痈解毒。主惊痫;癫狂;疔疮痈肿;跌打瘀血;脱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烧赤淬酒、水饮。外用:煎水或烧赤淬水洗。
注意
1.《日华子本草》:畏磁石、灰炭等。[br]2.《纲目》:铁畏皂荚、猪犬脂、乳香、朴硝、硇砂、盐卤、荔枝。凡诸草木药皆忌铁器,而补肾药尤忌之,否则反消肝、肾,盖肝伤则母气愈虚矣。
复方
①治大人小儿惊癎频发,能食而力足者:用生铁煮汁饮。( 《方脉正宗》)②治脱肛历年不愈:生铁三斤。水一斗,煮取五升,出铁以汁洗,日再。(姚僧坦《集验方》)③治被打滚血在骨节及胁外不去:生铁一斤。酒三升,煮取一升服之。(《肘后方》)④治小儿丹毒:淬铁水(此打铁器时坚铁槽中水),饮一合。(《本草拾遗》)⑤治熊虎爪牙所伤毒痛:煮生铁令有味,以洗疮上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⑥治耳聋:烧铁令赤,投酒中饮之;仍以磁石塞耳中,日一易,夜去之,旦别着。(《千金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本经》:主坚肌耐痛。2.《别录》:主疗下部及脱肛。主金疮,烦满,热中,胸膈气塞,食不化。3.《本草拾遗》:主贼风,烧赤投酒中热服之。4.《纲目》:散瘀血,消丹毒。5.《本草汇言》:平胚气,安惊癎。6.《本草备要》:镇心平肝,定惊疗狂,消痈解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铁
拼音注音
Tiě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一种灰黑色的金属。主要由赤铁矿、褐铁矿、磁铁矿等炼出。由于含碳量的不同,可分为生铁(含碳量在1.7%以上)、熟铁(含碳量在0.2%以下)和钢铁(含碳量在0.2~1.7%之间)三种。
原形态
①赤铁矿,详"代赭石"条。
②褐铁矿,详"禹余粮"条。
③磁铁矿,详"磁石"条。
性味
辛,凉。
①《别录》:"微寒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味辛,平,有毒。"
③《品汇精要》:"味甘,性寒,无毒。"
归经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心、肝、肾三经。"
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少阴,足太阴、厥阴经。"
功能主治
镇心平肝,消痈解毒。治惊痫,癫狂,痈毒。
①《本经》:"主坚肌耐痛。"
②《别录》:"主疗下部及脱肛。""主金疮,烦满,热中,胸膈气塞,食不化。"
③《本草拾遗》:"主贼风,烧赤投酒中热服之。"
④《纲目》:"散瘀血,消丹毒。"
⑤《本草汇言》:"平肝气,安惊痫。"
⑥《本草备要》:"镇心平肝,定惊疗狂,消痈解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烧赤淬酒,水饮。外用:煎水或烧赤淬水洗。
注意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畏磁石、灰炭等。"
②《纲目》:"铁畏皂荚、猪犬脂、乳香、朴硝、硇砂、盐卤、荔枝。凡诸草木药皆忌铁器,而补肾药尤忌之,否则反消肝、肾,盖肝伤则母气愈虚矣。"
复方
①治大人小儿惊痫频发,能食而力足者:用生铁煮汁次。(《方脉正宗》)
②治脱肛历年不念:生铁三斤。水一斗,煮取五升,出铁以汁洗,日再。(妮僧坦《集验方》)
③治被打瘀血在骨节及胁外不去:生铁一斤。酒三升,煮取一升服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④治小儿丹毒:淬铁水(此打铁器时坚铁槽中水),饮一合。(《本草拾遗》)
⑤治熊虎爪牙所伤毒痛:煮生铁令有味,以洗疮上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⑥治耳聋:烧铁令赤,投酒中饮之;仍以磁石塞耳中,日一易,夜去之,旦别着。(《千金方》)
各家论述
《医林纂要》:"铁,咸泻肾,故补肾药忌,然亦自有交济心、肾,定魂安魄之用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熊脑
- 象头花
- 铜罗汉
- 红地榆
- 鸢脑髓
- 青头雀
- 蜈蚣藻
- 藕粉
- 鱼狗
- 蛇菰
- 鸐雉
- 蓖麻子
- 蛇莓
- 野枇杷
- 杜松
- 钝齿铃子香
- 鸭儿芹
- 欧泽芹
- 鼠肾
- 达仑木
- 一把伞
- 鹰头
- 鼋甲
- 鸢根
- 独角莲
- 冻绿刺
- 冬里麻
- 鼬鼠肉
- 赛金刚
- 四方蒿
- 豆渣树
- 四楞蒿
- 腹水草
- 冬瓜叶
- 豆腐皮
- 酸枣肉
- 酸藤木
- 鱼尾葵叶
- 东北桤木
- 复叶耳蕨
- 山货榔
- 空心泡
- 鱼香草
- 短瓣花
- 苒苒草
- 蝤蛴
- 铁皮石斛
- 麝香壳
- 白果槲寄生
- 酸枣根
- 白首乌
- 望月砂
- 拐芹
- 枇杷花
- 核子木
- 西藏土连翘
- 鬼毛针
- 香苏草
- 小黑药
- 飞机草
- 鸡筋参
- 阿胶
- 虎掌南星
- 关白附子
- 黄精叶钩吻
- 青鱼胆
- 耐冬果
- 狭叶当归
- 鹗骨
- 铅灰
- 黄石脂
- 鹅蛋壳
- 土木香
- 小红蒜
- 香胶木根皮
- 谷精草
- 通草
- 高粱七
- 小猪鬃七
- 红丹参
- 猴樟果
- 旋复花
- 荠苨
- 铁藤
- 青蒿根
- 青黛
- 雀舌豆
- 青兰
- 鳜鱼
- 青骨藤
- 黄背草苗
- 黄紫堇
- 卵叶贝母
- 绒背蓟
- 鹅毛
- 香橼根
- 岗柃
- 密脉鹅掌柴
- 翅茎蜂斗草
- 华中五味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