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血藤
《中华本草》:香血藤
拼音注音
Xiānɡ Xuè Ténɡ
别名
红血藤、淀淀藤、过山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味子科植物红花五味子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isandra rubriflora(Franch.)Rehd.etWils.[S.chinensisvar.rubriflora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木质藤本。幼枝紫色或褐色,有棱,老枝灰褐色,近圆柱形。叶柄长1-3cm;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(4-)6-15cm,宽(2-)3-7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明显的腺状锯齿或有时全缘,上面深绿色,下面灰绿色或苍白色,网脉明显在下面凸起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单生或2-3朵簇生,深红色,直径2-3cm,花被5-8,排成2-3轮;雄蕊40-60,着生于长椭圆形花托上,排成4-7列;雌蕊心皮60-100。聚合果果序轴粗壮,直径6mm,长9-18cm,小浆果成熟时球形,红色。种子2,肾形,种皮光滑。花期5-6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2500-3400m的山地杂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性关节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蛇床子
- 铅
- 雀脑
- 鼠肝
- 三叶木蓝
- 华南胡椒
- 盘石龟
- 马鞍藤
- 金花草
- 蛇附子
- 白鱼尾果
- 杉蔓石松
- 水芙蓉
- 银南星
- 蚕茧
- 马耳草
- 蛇葡萄
- 白三七
- 蛤仔
- 南五味子叶
- 金凤毛
- 绿玉树
- 梨树根
- 麻糖风
- 白杨树根皮
- 黄锁梅根
- 八月札
- 水丁香
- 花叶秋海棠
- 白补药
- 刺菠
- 铜脚威灵仙
- 满天飞
- 海螺
- 北沙参
- 新塔花
- 黄麻叶
- 赤石脂
- 蕤仁
- 桂木干
- 钩藤根
- 马齿苋子
- 蝴蝶树
- 金丝矮陀陀
- 麻花
- 雪上一支蒿
- 麋茸
- 麻雀肉
- 毛蕊花
- 仙百草
- 润鳞鳞毛蕨
- 鸡脚草乌
- 马蔺叶
- 小果白刺
- 石楠根
- 蓼大青叶
- 西藏凤仙花
- 九节风
- 鳗鲡鱼
- 蘽根
- 马齿苋
- 马鬃
- 黄楝树
- 土附子
- 螃蟹七
- 麋脂
- 山柳
- 野高粱
- 姜叶三七
- 麦饭石
- 蕨萁
- 大金香炉
- 摇钱树根
- 熊肉
- 蒲蒻
- 朝天罐
- 合掌草
- 杏叶
- 马醉木
- 水芋
- 小球藻
- 白背叶根
- 土大香
- 黄樟
- 红牛皮菜
- 黄背草果
- 土八角
- 马肠薯蓣
- 西藏野樱桃
- 冬青子
- 撒发
- 华南毛蕨
- 大麻疙瘩
- 刺血红
- 桂子
- 黑穗画眉草
- 石菖蒲花
- 石莲子
- 三叶茶
- 野黄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