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叶藁本
《中华本草》:细叶藁本
拼音注音
Xì Yè Gǎo Bě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细叶藁本的根和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gusticum etnussimum (Nakai)Ki-tag.(Angelica tenussima Nadai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0-100cm。根分叉,深褐色,有深烈香气。茎圆柱形,中空,具纵条纹,带紫色,上部分枝呈“之”字形弯曲。基生叶具长柄,早枯;茎下部叶柄长达20cm,基部稍扩大呈鞘状,上部叶柄渐短以至全部成鞘;叶片三至四回三出式羽产太全;总苞片1-2,线形,边缘膜质白色,常早落;伞辐略不等长,内侧粗糙;小总苞片5-8,长达1.5cm,边缘膜质白色;花柄不等长;萼齿不明显;花瓣白色,倒卵形,先端微凹;花柱后期向下反曲。分生果椭圆形,背棱突起,侧棱扩大成翅;第棱槽内有油管1,合生面油管2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多石质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表面灰棕褐色,有不规则瘤突,常显着肥大。根茎短,呈不规则圆柱状或团块状,罕分枝,长2-4cm,直径1-1.5cm,先端有茎残基和叶柄残基,下端有少数肥大延长的根。根茎横切面在放大镜下观察不平坦,皮部和髓部类白色,木质部淡棕黄色,皮部具较多裂隙;根断面与根茎相似,无髓。质轻,松软,粉性强。气浓烈芳香,味辛、苦、微甘,稍有麻舌感。断面在荧光灯下显黄绿色荧光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疏风除湿;散寒止痛。主风寒感冒;感冒夹湿;头痛;风寒湿痹;寒疝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;或研细粉调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辫子草根
- 荫风轮
- 白线薯
- 细锥香茶菜
- 骨螺
- 秋海棠
- 野罂粟壳
- 牛胆
- 老虎须
- 厚叶贯众
- 倒爪草
- 夏蜡梅
- 白药
- 老鹤草
- 白千层
- 姜黄
- 白豆蔻壳
- 地杨梅
- 铁锈
- 变叶榕
- 豆渣树
- 五味草
- 白花穿心莲
- 夜吹箫
- 血满草
- 小豆柴
- 刺葡萄
- 豆蔻壳
- 蛾眉石凤丹
- 牛奶浆
- 蚌
- 茨菇草
- 瑞香根
- 丁香枝
- 小狼毒
- 串铃
- 蛏肉
- 象胆
- 柠条籽
- 金樱叶
- 郁金
- 白鹅膏
- 独行千里
- 老虎耳根
- 半边风
- 萹蓄
- 八角莲
- 天门冬
- 甘肃棘豆
- 紫鸭跖草
- 土沙参
- 花姬蛙
- 枸杞叶
- 刺齿凤尾蕨
- 白苏子油
- 东野菰
- 猪鬃刚
- 糖芥
- 南烛叶
- 茶
- 雀头血
- 半边苏
- 刺萼悬钩子
- 黄颔蛇骨
- 尖嘴林檎果
- 石蔓藤
- 实葫芦根
- 老鸦柿
- 金牛草
- 麻油
- 蚌泪
- 粗糠柴
- 腰骨藤
- 蜂乳
- 大枣
- 菱粉
- 蝴蝶花
- 血参
- 槲皮
- 芦叶
- 榕树皮
- 鳖头
- 鳢鱼
- 珍珠伞
- 大叶金锦香
- 狸尾草
- 麻布七
- 白叶瓜馥木
- 梧桐
- 桔梗
- 红花山牵牛
- 串铃草
- 南岭黄檀
- 羊脂
- 百蕊草
- 匙叶黄杨
- 薄荷露
- 玉簪花
- 蘡薁
- 牛奶树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