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渣树
《中华本草》:豆渣树
拼音注音
Dòu Zhā Shù
别名
冬瓜木、红皮岭麻、鹿食、白花盏、高山望、白苍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安息香科植物赤杨叶的根和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niphyllum fortunei (Hemsl.) Makino[A.hainanense Hayata;A.Fortune(Hemsl) Makino form.hy-poglaucum C. Y. Wu」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15-20m。树皮暗灰色,有不规则纵裂纹,常有灰白色斑块。叶互生;柄长1-2cm,被星状柔毛至无毛;叶片椭圆形、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7-15cm,宽4.5-8cm,先端急尖至渐尖,稀尾尖,基部宽楔形或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,两面被褐色星状毛,有时脱落变无毛,下面褐色或灰白色,有时具白粉;侧脉7-12对。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,顶生或腋生,花梗密被褐色星状毛;小苞片钻形,早落;花萼杯状,先端5裂齿;花白色带粉红色,长1.5-2cm,花冠裂片5,两面均被星状毛;雄蕊10,5长5短,花丝基部联合成长约8mm的管;子房密被黄色长绒毛,5室,花柱线形,柱头不明显5裂。蒴果长圆形,熟时纵裂成5果瓣。种子多数,长圆形,两端有不规则膜翅。花期4-7月;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2200m的常绿阔叶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辛;性微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利水消肿。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鹅膏
- 地杨梅
- 水松球果
- 蛏肉
- 象胆
- 天门冬
- 臭草
- 串铃
- 焦槟榔
- 山橘
- 土沙参
- 向日葵根
- 小狼毒
- 小石松
- 杨梅树
- 赤小豆叶
- 竹精
- 地筋
- 白柳
- 柱果木榄叶
- 鮠鱼
- 红管药
- 羽裂盾蕨
- 白残花
- 番杏
- 寒莓叶
- 刷把草
- 鳣鱼
- 甘土
- 白花菜子
- 心叶秋海棠
- 玫瑰茄
- 节节茶
- 小鱼眼草
- 枳根皮
- 黑大豆皮
- 牛舌草
- 海决明
- 扁豆根
- 荸荠
- 假蒟根
- 昆布
- 顶头马蓝
- 芸薹子油
- 诃子
- 虾须草
- 石彭子
- 刺李
- 甜地丁
- 崖姜
- 三花枪刀药
- 伞梗虎耳草
- 芦叶
- 千斤拔
- 红辣树根
- 腊雪
- 横经席叶
- 大青草
- 柚核
- 白蓝翠雀花
- 白毛草
- 白背小报春
- 野山楂
- 裂果卫矛
- 昂天莲
- 腊瓣花
- 碎米蕨
- 红酸杆
- 华风车子根
- 咸虾花
- 山核桃皮
- 虎睛
- 地皮风
- 百蕊草
- 小礼花种子
- 短叶锦鸡儿
- 百部还魂
- 茄根
- 腰骨藤
- 园金柑
- 麦麸草
- 香槐
- 野罂粟壳
- 白龙头
- 蚌泪
- 小一口血
- 血参
- 刺葡萄
- 细叶藁本
- 辫子草根
- 荫风轮
- 白线薯
- 细锥香茶菜
- 骨螺
- 秋海棠
- 牛胆
- 老虎须
- 厚叶贯众
- 倒爪草
- 夏蜡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