响叶杨
《中华本草》:响叶杨
拼音注音
Xiǎnɡ Yè Yánɡ
别名
白杨树、绵杨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响叶杨的根皮、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pulus adenopoda Maxim.采收和储藏:多在冬、春季采收,趁鲜剥取根皮和树皮,鲜用或晒干;夏季采收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达15-30m。树皮灰白色,光滑;老时深灰色,纵裂。小枝暗赤褐色,被柔毛;老枝灰褐色,无毛。芽 圆锥形,有粘质,无毛。叶互生,叶柄侧扁,长2-8(-12)cm。顶端有2显着腺点;叶片卵状圆形或卵形,长5-15cm,宽4-7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截形或心形,边缘有内曲圆锯齿,齿眼有腺点。葇荑花序小垂,雄花序长6-10cm,苞片条裂,有长缘毛,花盘齿裂。果序长12-20(-30)cm;花序轴有毛;蒴果卵状长椭圆形,长4-6mm,先端锐尖,无毛,有短柄,2瓣裂。种子倒卵状椭圆形,长4-6mm,先端锐尖,无毛,有短柄,2瓣裂。种子倒卵状椭圆形,长约2.5mm,暗褐色。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2500m的阳坡灌丛中、杂木林中,或沿河两旁,有时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交成林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平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活血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四肢不遂;龋齿疼痛;损伤瘀血肿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治风痹、四肢不遂,干燥树皮(去粗皮)五钱,酒蒸服。治龋齿,叶,水煎含漱。治损伤瘀血肿痛,根皮加苦参、蛇葡萄根等量,和酒糟捣烂包敷伤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响叶杨
拼音注音
Xiǎnɡ Yè Yánɡ
别名
响朴叶、白杨树、山白杨
来源
杨柳科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.,以根、叶、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西北、华东、华中、西南。
功能主治
散瘀活血,止痛。主治风湿关节痛,四肢不遂,损伤瘀血肿痛。
用法用量
5钱,泡酒服。外用适量,捣烂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响叶杨
拼音注音
Xiǎnɡ Yè Yánɡ
别名
风响树、团叶白杨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白杨树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杨柳科植物响叶杨的根皮、树皮或叶。
原形态
乔木,高15~30米。嫩枝棕色,具柔毛。叶互生;长枝上的叶卵形,长7~10厘米,宽5~10厘米,基部截形戒心形,具2枚腺体,先端渐尖,边缘锯齿内弯有腺体,幼时至少在叶背有灰色细毛;短枝上的叶卵形或卵圆形,长5~8厘米;叶柄长1.5~3(~6)厘米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柔荑花序;雄花序长6~12厘米,苞深裂,边缘有长纤毛,雄蕊7~9,花药红色,花盘具梗,杯形。果序长12~16厘米,蒴果椭圆形,具短柄。花期3月。果期4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阳坡灌丛中或林缘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四川、陕西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主治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治风痹、四肢不遂,干燥树皮(去粗皮)五钱,酒蒸服。治龋齿,叶,水煎含漱。治损伤瘀血肿痛,根皮加苦参、蛇葡萄根等量,和酒糟捣烂包敷伤处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细叶香桂
- 小米口袋
- 心叶党参
- 狭眼凤尾蕨
- 小草
- 向日葵花托
- 细柄薯蓣
- 细叶卷柏
- 新裂耳蕨
- 小野鸡尾
- 小牛肝菌
- 小飞扬草
- 秀丽野海棠
- 细柱五加
- 小丁香
- 地朝阳
- 五角枫根
- 虎尾轮
- 柘木白皮
- 破碗掌脚树
- 胃寒草
- 角花胡颓子
- 罗布麻
- 小朴松实
- 痰药
- 千年健
- 柔软石韦
- 雪见草根
- 大树三台
- 瓶蕨
- 牙刷草
- 落葵
- 撒发
- 催产草
- 人参须
- 岩筋菜
- 蜈蚣藤
- 掌裂秋海棠
- 岩萝卜
- 圆柏果
- 石仙桃
- 无莿根
- 刺齿凤尾蕨
- 鼹鼠
- 野草香
- 红花山牵牛
- 土丁桂
- 膜蕨囊瓣芹
- 红葱
- 金鸡纳
- 蝴蝶花
- 八角枫
- 露兜竻蔃
- 淡味当药
- 合欢皮
- 兰草
- 石龙子
- 牛戳口
- 楮皮间白汁
- 黄瓜
- 槠子皮叶
- 鲸蜡
- 滇车前
- 河豚鱼肝油
- 南方六道木
- 石螃蟹
- 通城虎
- 矮叶书带蕨
- 牛奶树
- 阴(句黾)
- 一匹草
- 水毛射
- 桐木
- 云南铁角蕨
- 红山药
- 牛蹄甲
- 番荔枝叶
- 黄木耳
- 小棕包
- 山蒜
- 青麸杨根
- 水百合
- 三色堇
- 绣球防风
- 朱砂藤
- 锥螺壳
- 鸟不企叶
- 雪上一支蒿
- 蟛蜞菊
- 红叶木姜子根
- 绒白乳菇
- 披散糖荠
- 黄荆
- 无根藤
- 毛脉酸模
- 峨屏草
- 红叶树子
- 四叶参
- 川防风
- 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