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丁香根
《中华本草》:野丁香根
拼音注音
Yě Dīnɡ Xiānɡ Gēn
英文名
root of Intermediate Luculia
出处
出自《红河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或带根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cuia intermedia Hutch.采收和储藏:秋后来挖根部,洗净,切片晒干。春、夏季采挖带根全株,洗净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1-2m。枝细弱,开展,直立或稍弓曲,灰棕色无毛,具皮孔,小枝无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0.5-1.3cm,无毛;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.5-6cm,宽0.8-2cm,先端渐尖或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稀具1-2小裂片,无毛。花两性;花序由侧芽抽生,长3-10cm,通常多对排列在枝条上部呈顶生圆锥花序状;花梗长约1.5-3mm;花芳香;花萼无毛,长约2mm,具浅而锐尖的齿,或萼齿呈三角形;花冠淡紫,花冠管细长,近圆柱形,长0.6-1cm,花冠裂片呈直角开展,宽卵形、卵形或椭圆形,长4-7mm,兜状,先端尖或钝;花药小,不孕,淡黄绿色,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之下。花期5月。
化学成分
根含牡丹(皮)酚(paceonol)
性味
涩;微苦;凉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清热解毒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风湿关节疼痛;偏头痛;尿路感染;毒蛇咬伤;跌打损伤;外伤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调,痛经,风湿疼痛,偏头痛:野丁香根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②治尿路感染、尿路结石:野丁香根一两,葛根五钱,水煎服。③治病后头昏,心慌:野丁香根一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丁香根
拼音注音
Yě Dīnɡ Xiānɡ Gēn
出处
《红河中草药》
来源
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野丁香"条。
性味
涩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,消炎止痛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调,痛经,风湿疼痛,偏头痛:野丁香根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
②治尿路感染、尿路结石:野丁香根一两,葛根五钱,水煎服。
③治病后头昏,心慌:野丁香根一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丁蛎
- 铁栏杆
- 狗牙根
- 大木通
- 茺蔚子
- 猫须草
- 黄芩子
- 仔榄树
- 藤麻
- 九翅豆蔻
- 羊血
- 管仲
- 刺齿凤尾蕨
- 刺萆薢
- 玉兰花
- 萝藦
- 老虎须
- 狗尾草
- 老鼠刺
- 伞花绢毛菊
- 血满草
- 石龙子
- 车前状垂头菊
- 红娘子
- 狗肝菜
- 含羞草根
- 碧桃干
- 耳叶排草
- 淡竹叶
- 牛蹄甲
- 绿绒蒿
- 榆树
- 枣树根
- 长圆叶艾纳香
- 巴豆油
- 牛髓
- 刚竹
- 锦地罗
- 长瓣马铃苣苔
- 光叶水苏
- 大发表
- 白鹇
- 鹌鹑蛋
- 天韭
- 小松藻
- 四季素馨花
- 拦路虎
- 菊花根
- 厚皮树
- 地蚕
- 儿茶
- 海南三七
- 升登
- 粉苞苣
- 苦竹笋
- 雪三七
- 芜菁子
- 木防己
- 羊耳菊
- 乌口树
- 鹰不扑
- 破骨风
- 茯神木
- 鳆鱼
- 乌棒子
- 蒲葵根
- 树五加
- 人血七
- 补血薯
- 乌鸡骟
- 斑鸠菊
- 蜥蜴
- 蟛蜞菊
- 眼睛草
- 芙蓉叶
- 松木皮
- 蜈蚣七
- 玉芙蓉
- 磨盘根
- 蝴蝶藤
- 血人参
- 猪大肠
- 木芙蓉
- 长年兰
- 海蟑螂
- 覆盆子
- 十大功劳根
- 天竹黄
- 乌鸦头
- 地锦苋
- 紫色翼萼
- 阳桃根
- 竹叶吉祥草
- 野丁香根
- 川滇桤木
- 大乌爪金龙
- 斩木橿子
- 大过山龙
- 异叶青兰
- 红丝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