芜荑酱
《中华本草》:芜荑酱
拼音注音
Wú Yí Jiànɡ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与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lmus macrocarpa Hance
原形态
落叶小乔木或灌木,高15-30m。枝常有具木栓质翅,当年生枝绿褐色或褐色,有粗毛;老枝褐色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6mm,有短柔毛;托叶早落;叶片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,长5-10cm,宽3-7cm,中上部最宽,先端突尖,基部狭或浅心形,两边不对称,两面粗糙,有粗毛,边缘具钝单锯齿或重锯齿。花先叶开放,数朵簇生于去年枝的叶腋或散生于当年枝的基部;花大,长达15mm,两性;花被4-5裂,绿色;雄蕊与花被片同数,花药大,带黄玫瑰色;雌蕊1,子房1室,绿色,柱头2裂。翅果特大,长2.5-3.5cm,宽2.2-2.5cm,被毛,花被宿存,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1300m的向阳山坡、丘陵及固定沙丘上,在林区多生于林缘及河岸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杀虫。主虫积腹痛;疮癣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开水冲服
注意
不宜过量、久服
各家论述
1.《名医别录》:杀虫。2.《唐本草》:杀三虫。3.《食疗本草》:芜荑酱功力强于榆人酱。(指杀诸虫,利大小便,心腹恶气。)。4.《本草拾遗》:主五鸡病,除疮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芜荑酱
拼音注音
Wú Yí Jiànɡ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实与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酱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参见"芜荑"条。
制法
《纲目》:"造法与榆仁酱同。"(取芜荑仁水浸一伏时,袋盛,揉洗去涎,以蓼汁拌晒,如此七次,同发过面曲,如造酱法,下盐晒之。每一升,曲四斤,盐一斤,水五斤)
性味
辛,温。
①《唐本草》:"辛。"
②《纲目》:"辛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杀虫,除疮癣。
①《别录》:"杀虫。"
②《唐本草》:"杀三虫。"
③《食疗本草》:"芜荑酱功力强于榆人酱。"(指"杀诸虫,利大小便,心腹恶气。")
④《本草拾遗》:"主五鸡病,除疮癣。"
注意
《食疗本草》:"多食落发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无腺橉木
- 莴苣
- 无名异
- 无尾果
- 无花果
- 猬肉
- 猬脑
- 王瓜根
- 自然铜
- 王不留行
- 虎掌草
- 长毛柃叶
- 网脉橐吾
- 芜菁
- 文蛤
- 胃友果
- 瓦韦
- 网脉旋蒴苣苔
- 钟萼木
- 无花果根
- 温大青
- 蒸饼
- 无花果叶
- 煨姜
- 歪头菜
- 文蛤肉
- 污毛粗叶木
- 王孙
- 瓦松
- 山毛藓
- 无风自动草
- 紫金砂
- 猬心肝
- 鮠鱼
- 紫铜矿
- 铜脚威灵仙
- 狗枣猕猴桃
- 望江青
- 望月砂
- 菵米
- 文鳐鱼
- 无缝珠
- 王母钗
- 无患树蔃
- 三花枪刀药
- 猬脂
- 微籽
- 网脉山龙眼
- 无漏子
- 红毒茴
- 九龙盘
- 红花苗
- 枣树根
- 龙眼根
- 花皮胶藤
- 鹿尾
- 澄茄子
- 尖子木
- 木通根
- 虎头兰
- 鸭脚木皮
- 干旱毛蕨
- 狗毛草
- 淮通
- 天文草
- 青丝线
- 柞木根
- 栘枍
- 柔软石韦
- 多足蕨
- 鹿脂
- 金老梅叶
- 肥猪苗
- 鲛鲨白
- 茼蒿
- 墓头回
- 枇杷花
- 盘羊睾丸
- 蜥蜴
- 片鸡尾草
- 紫荆皮
- 华中五味子
- 走马胎
- 凉山虫草
- 汝兰
- 桔梗
- 三蕊草
- 圆叶乌头
- 鲤鱼血
- 裂叶双盖蕨
- 红川乌
- 女金芦
- 矮叶书带蕨
- 大过路黄
- 漏斗瓶蕨
- 狭叶当归
- 对虾壳
- 落葵
- 牛奶树子
- 红轮千里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