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香附
《中华本草》:草香附
拼音注音
Cǎo Xiānɡ Fù
英文名
straw nutgrass galingale rhizome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灯芯草科植物走茎灯心草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uncus amplifolius A. Camus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走茎灯心草,多年生草本,高20-30cm。具长的横走根茎。秆直立,直径约2mm,光滑,具纵条纹。叶多集生于茎2/3以下部分,生于分蘖者长达15cm;茎生者长5-8cm,宽2.5-3.5cm,先端钝尖;叶鞘紧密抱茎,无明显叶耳。花序有2-3个小头状花序每个小头状花序有3-10朵花;叶状总苞长1-4cm;花有短梗,红褐色,长5.5-7mm;花被片6,披针形,长约5mm,具白色膜质边缘;雄蕊6,花丝长2mm,花药浅黄色,长3mm,雌蕊具花柱,长2-3mm,柱头线状3分叉。蒴果卵状,褐色,花柱宿存。种子卵形,两端尾状附属物长1mm。花、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100-3300m的高山湿草地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平;辛;微苦
功能主治
理气止疼;活血调经。主肝郁气滞;胸胁疼痛;月经不调;崩中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香附
拼音注音
Cǎo Xiānɡ Fù
别名
走茎灯心草
来源
灯心草科草香附Juncus amplifolius Camus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辛、苦,平。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,调经活血。主治肝郁气滞,胸胁疼痛,月经失调,崩中带下等症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草香附
拼音注音
Cǎo Xiānɡ Fù
别名
拉冈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灯芯草科植物走茎灯心草的根茎。7~9月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35厘米。根茎细长,常横卧,被褐色残存叶鞘纤维。茎直立,圆柱形,具3~4叶片。叶片扁平,禾叶状,长3~7厘米,宽约0.5厘米,基部成鞘抱茎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叶鞘下部带紫红色。花小,4~11朵结成稠密的伞形花序,基部有3片褐色叶状苞片;花序具不等长的柄而排成不规则的聚伞花序,基部有1片披针状线形的叶状苞片;苞片直立,绿色,下部带紫色,高出整个花序;花被裂片6,褐色或橘褐色,披针形,渐尖;雄蕊比花被片稍短,花药比花丝长;雌蕊伸出花被片,上部3裂,褐红色。蒴果3瓣裂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草地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性味
性平,味辛微苦。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,调经和血。治肝郁气滞,胸胁疼痛,月经失调,崩中带下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樟
- 晕药
- 栗壳牛肝菌
- 羊胰
- 曼陀茄根
- 茶花
- 白叶瓜馥木
- 海白石
- 柚花
- 大母猪藤
- 百两金
- 山芝麻
- 白果叶
- 薄叶棘豆
- 白粱米
- 大桫椤
- 榧螺
- 山稔根
- 狗牙根
- 甘松
- 墨汁鬼伞
- 蒲蒻
- 大唇马先蒿
- 水牛尾
- 白花丹
- 榆白皮
- 大叶金锦香
- 花木通
- 杓儿菜
- 水苦荬果实
- 拟进里香
- 百花锦蛇
- 玉簪花
- 黄毛岩白菜
- 千里马
- 紫筒草根
- 狗脊贯众
- 凤仙
- 木通
- 东风螺壳
- 华东瘤足蕨
- 梅
- 蛇白蔹
- 樱桃
- 茄叶一枝蒿
- 凤尾参
- 野兔骨
- 慈竹茹
- 尖耳贯众
- 小赤麻根
- 两广瘤足蕨
- 大叶白花灯笼
- 桫拉木
- 梭子蟹
- 赤雹
- 红轮千里光
- 山红稗
- 木姜花
- 大叶黄杨叶
- 大一面镙
- 大羽铁角蕨
- 樱桃枝
- 凤仙透骨草
- 云雾七
- 巴豆霜
- 新裂耳蕨
- 九节风
- 山李子
- 豪猪肉
- 奶浆果
- 天文草
- 云南红豆蔻
- 地锦
- 猪耳掌
- 臭草
- 红豆树
- 亮叶桦皮
- 白尼参
- 大木通
- 大头菜子
- 白绿叶
- 断节参
- 大一面锣
- 大叶胡枝子
- 山木通
- 天萝水
- 金背枇杷叶
- 砧草
- 白九股牛
- 大树甘草
- 河豚子
- 茉莉叶
- 大独叶草
- 胡葱
- 大散血
- 番荔枝
- 李根皮
- 杨翠木
- 海狸香
- 红鸡踢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