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苦瓜
《中华本草》:野苦瓜
拼音注音
Yě Kǔ Guā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短序栝楼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chosanthes bauiensis Gagnep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短序栝楼,攀援草本。茎细,被毛,具纵棱及沟。叶柄细,长4-9cm,具纵条纹,密被柔毛;叶片薄纸质,卵形,长5-20cm,宽5-13cm,不分裂,先端渐尖,基部深心形,边缘具短尖头状细锯齿,上面绿色,疏被短柔毛,背面淡绿色,密被短柔毛,基出掌状脉5条,细脉网状。卷须二歧,被短柔毛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组成伞房花序,长约2cm,几乎自基部生花,无苞片;花芽球形,萼筒漏斗形,被柔毛,裂片狭三角形,花冠绿色,裂片卵状椭圆形,先端流苏状,雄蕊3枚,花丝短;雌花单生,密被短柔毛;萼筒内由基部向先端逐渐加宽,长约3cm,被短茸毛,裂片和花冠同雄花;子房椭圆形,长约8-10mm,密被短茸毛。果实卵形,长3-3.5cm,径3.5cm,平滑无毛,绿色,具浅色条纹,先端具短喙。花期4-5月,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500m的常绿阔叶林下和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西南部和云南南部及东南部。
功能主治
根截疟;全草退热;利水。主疮疡肿毒;发热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盐麸木花
- 柚根
- 油棕根
- 银扁担
- 黄花蒿
- 滇茜草
- 野菱
- 银牙莲
- 搜山虎
- 野花生
- 锅焦
- 穿心草
- 桤木皮
- 天青地红
- 阴蚼
- 猫眼草
- 番石榴叶
- 野菊
- 倒吊笔
- 小鱼仙草
- 毛花槭
- 野颠茄
- 野苜蓿
- 荭草花
- 陈火腿骨
- 常春油麻藤
- 干檀香
- 土玉桂
- 长毛柃叶
- 止咳菊
- 小黄鼠狼
- 独叶白芨
- 银灰旋花
- 蜂房
- 野鸦椿皮
- 花叶九节木
- 海螺厣
- 楠藤
- 阴地蕨
- 声色草
- 野葡萄根
- 青兔耳风
- 辣蓼草
- 林背子
- 列当
- 野靛
- 满天星
- 山黄麻叶
- 蛤蒌
- 石耳
- 毛茛
- 小羊肚菜
- 芦竹
- 驴耳风毛菊
- 角翅卫矛
- 明胶
- 地骨皮
- 锯齿王
- 大黄
- 银丝杜仲
- 柠檬桉叶
- 野芝麻花
- 银线草根
- 金鸡勒
- 雷丸
- 地花生
- 毛茄
- 白饭树根
- 灯笼泡
- 小金牛草
- 滇肉棒
- 土马骔
- 细辛
- 地乌
- 三十六荡
- 泡桐果
- 野苋菜
- 银边翠
- 牛藤果
- 梦花根
- 平贝母
- 厚叶牛耳草
- 虎杖
- 鳢鱼胆
- 梧桐
- 刺黄连
- 小叶桑根
- 小叶三点金
- 鹿角霜
- 荷叶蒂
- 黄果茄
- 黄精
- 狗核树
- 石珠
- 鸬鹚(鸬鹚)
- 鸬鹚骨
- 熊蕨根
- 斑鸠菊
- 白背叶根
- 野苋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