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面叶根
《*辞典》:黑面叶根
拼音注音
Hēi Miàn Yè Gēn
出处
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根。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生境分布
产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形状
干燥根呈圆柱状,略弯曲,长短不一,径2~4厘米,表面棕红色,微有皱纹,皮部厚至1.5毫米。切断面淡黄色,年轮明显,射线细密而清晰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本草求原》:"辛,大寒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苦涩。"
③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微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祛风,清热,散瘀,消肿。治头面热毒,扁桃体炎,热泻,漆疮。
①《本草求原》:"浸洒,祛风壮筋骨。""散皮肤头面热毒,解中百药毒,酒煎饮治杨梅疮毒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清热解毒,消肿止血。治热泻,痧气,跌打刀伤。"
③《广西中药志》:"散瘀消肿,洗疮,治漆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熬汤,1.5~3钱;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"
复方
①治扁境体炎,咽喉炎:黑面叶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②治白浊:黑面叶根一两。煎水冲蜜糖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③治鹤膝:青凡木根四两,松节一两。浸好酒二斤。每日服二次,每次服五钱至一两。同时用药酒擦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茵陈蒿
- 鸟不企
- 白背杨
- 野大豆
- 白蔻
- 斑唇马先蒿
- 蜻蜒兰
- 鹿血
- 寄马桩
- 粉防己
- 米来瓜
- 卵叶蜘蛛抱蛋
- 洋芋
- 空筒泡
- 马交儿
- 核桃仁
- 鸭脚黄边
- 狸尾草
- 野藿香
- 甜茶
- 白千层皮
- 蝙蝠葛
- 雪山芪
- 独脚乌桕
- 山慈菇叶
- 天冬
- 栀子花根
- 刺沙蓬
- 地胆草
- 鱼蓼
- 姊妹树
- 走马芹
- 豇豆叶
- 刺槐花
- 胭脂花
- 黄羊油
- 羊胰
- 锡生藤
- 榼藤子
- 大叶紫薇
- 太白韭
- 西藏点地梅
- 吊灯花叶
- 白金果榄
- 胡桃叶
- 风兰
- 红豆
- 红辣蓼
- 绿绒蒿
- 白芷叶
- 山羊血
- 油茶叶
- 菊苣根
- 海桑
- 牡蒿
- 马蹄金
- 鳖血
- 云牛膝
- 腊梅
- 蛇含
- 大叶楠根
- 半边山
- 测试
- 蒲草根
- 蜀葵
- 鳑魮鱼
- 稗米
- 苔垢菜
- 狗骨
- 羊洪膻
- 苦木叶
- 柏脂
- 藤五加
- 岩青兰
- 云防风
- 庐山石韦
- 头顶一支花
- 石梓
- 鲫鱼脑
- 长松
- 夜吹箫
- 半支莲
- 岩凤尾蕨
- 光板猫叶草
- 天脚板根
- 樱桃枝
- 羊肚
- 川黔鸭脚木
- 铃兰
- 鳐鱼胆
- 括金板
- 枇杷根
- 毛花洋地黄
- 金边龙舌兰
- 黄接骨丹
- 猴樟
- 鬼臼叶
- 阴香
- 韭根
- 金钮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