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药
《中华本草》:化药
拼音注音
Huà Yào
别名
岩边七、小贯众、铁钉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大羽贯众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rtomium macrophyllum(Makino)Tagawa[Aspidium falcatum var.macrophyllum Makino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60-80cm。根茎短而斜升,连同叶柄基部被暗褐色、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20-30cm,深禾秆色,基部以上有疏鳞片;叶片长圆形,纸质,长20-50cm,宽20-25cm,沿叶轴和羽轴有少数纤维状鳞片,单数一回羽状;羽片大,15-20对,互生或下位的对生,斜三角状长圆形,有极短的柄,下部的较大,长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部上侧截形并与叶轴平行,呈短耳状突起,下侧楔形,边缘有钝锯齿,其余向上羽片渐变小,顶端1片近羽裂;叶脉网状,中脉两侧各有网眼7-8行,内藏小脉1条。孢子囊群生于内藏小脉中部,散布于羽片背面;囊群盖圆盾形,褐色,中间较厚,边缘膜质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3500m的山坡林下、溪沟边或灌木丛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疏生阔披针形暗褐色大鳞片,叶柄长20-30cm,深禾秆色,有疏鳞片,叶片长圆形,长20-50cm,宽20-25cm,叶轴和羽柄有少数纤维状鳞片,单数一回羽状,羽片长卵形、长圆披针形,基部圆形,近全缘或有少数短尖锯齿;羽状网脉,主脉两侧各有网眼7-8行,内藏小脉1-3条。孢子囊群生于内藏小脉中部,囊群盖圆盾形,全缘。气微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活血止血;驱虫。主烧烫伤;崩漏;带下;跌打损伤;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葫芦
- 鸡谷草
- 小白花苏
- 野樱桃
- 蕙实
- 野扁豆
- 水狗子
- 石茶
- 宽穗兔耳风
- 鱼香草
- 藤黄
- 朝天子
- 大脖子药
- 枫树
- 海参肠
- 陈壶卢瓢
- 见血清
- 野厚朴
- 藏三七
- 清沙草
- 巴豆霜
- 佛葵
- 驴脂
- 大发汗
- 山小橘
- 毛连
- 石上柏
- 石彭子
- 蝼蛄
- 括金板
- 泽芹
- 紫茉莉叶
- 野木瓜
- 三加
- 山杜仲
- 橙黄玉凤花
- 黄花蒿
- 皱杓兰
- 羊屎条叶
- 羊耳菊
- 香豆蔻
- 紫花地丁
- 猪獠参
- 香构
- 银杏叶
- 凤仙根
- 小毛蓼
- 狗牙花
- 勒马回
- 荔枝叶
- 水苦荬
- 淡竹笋
- 降香
- 树头菜根
- 车前
- 白龙穿彩
- 石蝉草
- 糕菜
- 赛北紫堇
- 野麦子
- 水杨梅根
- 乌奴龙胆
- 散血莲
- 魔芋
- 鸢脑
- 海柳
- 簕欓
- 蝮蛇蜕皮
- 香石藤果
- 万丈深
- 雨蛙
- 黄桷树根疙瘩
- 野西瓜苗子
- 蝴蝶果
- 银丝杜仲
- 刘寄奴
- 大乌泡根
- 黄水茄
- 虫豆柴
- 大石韦
- 大苦草
- 老枪谷叶
- 花生壳
- 骆驼肉
- 九节茶
- 长管蝙蝠草
- 大叶青木香
- 鹅观草
- 螳螂跌打
- 龙船乌泡
- 高粱根
- 鼠胆
- 云南重楼
- 插田泡
- 黑乳菇
- 金瓜草
- 滑石
- 鸡子壳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铜线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