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汉果叶
《中华本草》:罗汉果叶
拼音注音
Luó Hàn Guǒ Yè
英文名
Leaf of Grosvenor Momordica
出处
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raitia grosuenorii (Swi-ngle) C. Jeffrey ex Lu et Z. Y. Zhang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;鲜用或晒干
原形态
多年生攀援草本。具肥大的块根,纺锤形或近球形。茎稍粗壮,有棱沟,初被黄褐色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,后毛渐脱攻或变的无毛。叶柄长3-10cm,被同枝条一样的毛被和腺鳞;叶片膜质,卵状心形、三角状卵或阔卵状心形,长12-23cm,,宽5-17cm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边缘微波状,由于小脉伸出而具小齿,有缘毛,一面绿色,被稀疏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,老后逐渐脱落变近无毛,下面淡绿色,被短毛和混生黑色疣状腺鳞,老后渐脱落。郑须稍粗壮,初时被短柔毛,后渐变无毛,2歧,在分叉点上下面时旋卷。雌雄异株;雄花序总状,6-10朵花生于花序轴上部,也具有短柔毛和黑色疣状腺鳞,花梗细,花萼筒钏状,喉部常具有3枚长圆形的膜质鳞片,花萼裂片5,三角形,先端钻状尾尖,具3脉,脉稍隆起,花冠黄色,被黑色腺点,裂片5,长圆形,常具5脉,雄蕊5,插生于筒下近基部;两基部靠合,而1枚分离,花丝基部膨大;雌花单生或2-5朵集生在6-8cm的总花梗顶端,花萼、花梗均比雄花天,退化雄蕊5,子房长圆形,长10-12mm,密生黄褐色茸毛,花柱粗短,柱头3,膨大,镰形,2裂。果实球形或长圆形,长6-11cm,径4-8cm,初密被黄褐色的茸毛,果皮较薄,干后易脆。种子多数,淡黄色,近圆形或阔卵形,扁压状,长15-18mm,宽10-12mm,基部钝圆,先端稍稍变狭,两面中内稍凹陷,周围有放射状的沟纹,边缘微波状,幼时深红棕色,成熟时表色。花期2-5月,果期7-9月。
功能主治
解毒;止痒。主疮毒;痈肿;顽癣;慢性咽炎;慢性支气管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研末醋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罗汉果叶
拼音注音
Luó Hàn Guǒ Yè
出处
广西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叶片。
功能主治
治顽癣,痈肿。
复方
①治顽癣:罗汉果叶捣烂敷局部。
②治背痈:罗汉果叶、甘子叶、老虎耳。捣烂,煨热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一枝蒿
- 小花老鼠簕果
- 一枝黄花
- 合欢皮
- 石芥菜
- 臭黄荆根
- 慈乌胆
- 栓皮栎
- 粉藜
- 大黄茎
- 野木瓜果
- 毛莲蒿
- 榔榆茎叶
- 翠羽草
- 山柰
- 有柄石韦
- 红牛尾七
- 广东升麻
- 蒲桃种子
- 桃枝
- 香蕉弄蝶
- 狼尾草根
- 无花果
- 白子菜
- 山梅花
- 十两叶
- 芦竹
- 羊靥
- 毛花洋地黄
- 棕榈
- 蘽根
- 穬麦蘖
- 麝香
- 紫泡
- 三升米
- 降香
- 雪上一枝蒿
- 方叶五月茶
- 伞梗虎耳草
- 伤寒草根
- 稻槎菜
- 老来青
- 鲮鱼
- 大夜关门根
- 桃耳七
- 独一味
- 刺沙蓬
- 野黄瓜
- 梧桐
- 红楠
- 荜茇根
- 臭菘叶
- 黑腺珍珠菜
- 爬山虎
- 栗花
- 盐肤子
- 九牛力
- 岩泽兰
- 猴头菌
- 腊雪
- 大薸
- 广玉兰
- 腊梅
- 庐山石韦
- 竹(鼠留)肉
- 山油柑果实
- 莲须
- 裂叶秋海棠
- 百舌鸟
- 拦路虎
- 豪猪肉
- 白独活
- 龙齿
- 白背叶
- 狗狗秧
- 大叶蛇泡簕
- 玉蜀黍根
- 漏斗瓶蕨
- 假酸浆花
- 圆萼刺参
- 血余
- 菊三七
- 吕宋果
- 石菖蒲花
- 小叶买麻藤
- 落花生
- 东北红豆杉
- 南天竹梗
- 羊七莲
- 徐长卿
- 胡荽
- 峨眉石凤丹
- 青竹标
- 柄果槲寄生
- 刺血红
- 小蕨鸡
- 猪苓
- 硬水黄连
- 四大天王
- 白头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