莲座叶通泉草
《中华本草》:莲座叶通泉草
拼音注音
Lián Zuò Yè Tōnɡ Quán Cǎo
别名
小仙桃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Lecomte Mazu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莲座通泉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zus lecomtei Bonati[M.lexomtei Bonati var.ramosus Bonati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莲座叶通泉草,多年生草本,高15cm以上。被白色长柔毛。主根短缩陀螺状,侧根少,常肉质肥大,长达6cm。叶几乎全为基生,多数莲座状;叶片较窄,倒披针形,长约4cm或更长,先端圆钝,基部渐狭成带宽翅的柄,边缘具尖齿。花茎单支或多数,直立,下部有分枝或无,无叶或仅有1-2枚小形对生或互生叶。总状花序,花稀疏;苞片尖刺状,梭短,在花梗下部者较萼稍长;花萼钟状,长约5mm,萼齿5,与萼筒等长,萼齿披针形,急尖,脉不明显;花冠紫堇色,长约1cm,上唇形片极短,三角形,下唇中裂片较侧裂片长,均全缘;雄蕊4,二强。蒴果球形。种子小而多数,棕黄色。花、果期3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1000-2600m湿润的草坡、路旁、水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西南部、云南西北部。
性味
味苦;微辛;性凉
功能主治
疏风清热;止咳退黄。主感冒发热;头痛;鼻塞;肺热咳嗽;黄疸型肝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苦,微涩,性凉。有消炎清热、润肺止咳的功能。用于感冒头痛、鼻塞、黄疸型肝炎、肺热咳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莲座叶通泉草
别名
小仙桃草
来源
玄参科莲座叶通泉草Mazus lecomtei Bonati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苦、微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,清热,润肺止咳。主治感冒头痛,鼻塞,黄疸型肝炎,肺热咳嗽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绿段草
- 落地生根
- 葎草
- 留兰香
- 瘤孢地菇
- 竻苋菜
- 络石果
- 绿盐
- 辣蓼草
- 绿豆粉
- 罗伞树
- 罗望子
- 老米酒树
- 肋柱花
- 赖草
- 老鼠脚迹
- 腊梅花
- 蓝花子
- 藜实
- 螺蛳
- 连香树
- 镰形棘豆
- 老君须
- 老鼠吹箫
- 蝼蛄
- 老虎刺
- 老虎耳根
- 落葵花
- 蓝花棘豆
- 假酸浆花
- 蓝靛
- 裂叶心翼果
- 绿兰花
- 绿豆花
- 番薯
- 荔枝根
- 癞皮根
- 酪
- 镰萼虾脊兰
- 老来青
- 老熊花
- 老虎泡
- 老虎须
- 荔枝草
- 莱菔子
- 蓼大青叶
- 蛎菜
- 裂叶崖角藤
- 绿衣枳壳
- 红花山牵牛
- 蓝圆鲹
- 老鼠刺
- 荔枝壳
- 莲雾
- 蓝花绿绒蒿
- 狼毒
- 痢止草
- 路郎鸡
- 辣根菜
- 辣椒叶
- 老枪谷根
- 厚朴花
- 老虎姜
- 腊梅
- 菱叶
- 菱茎
- 落花生枝叶
- 蓝花扁竹
- 狼尾草
- 狼紫草
- 绿豆衣
- 老枪谷子
- 落地荷花
- 罗浮柿
- 芦子兰
- 狼尾草根
- 蓼螺
- 藜
- 疬子草
- 裂叶堇菜
- 绿豆升麻
- 绿豆皮
- 绿豆芽
- 罗勒
- 郎伞木
- 隆萼当归根
- 零余子
- 莲座蓟
- 狼肉
- 老虎耳
- 芦竹根
- 芦茎
- 莲子草
- 蓝桉根皮
- 狼麻
- 路边姜
- 辽东鳞毛蕨
- 绿青
- 老白花树皮
- 火把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