蔷薇叶
《中华本草》:蔷薇叶
拼音注音
Qiánɡ Wēi Yè
英文名
Leaf of Japanese Ros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sa multiflora Thun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叶,晒干。
原形态
野蔷薇 攀援灌木,小枝有短、粗稍弯曲皮刺。小叶5-9,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,连叶柄长5-10cm;托叶篦齿状,大部贴生于叶柄;小叶片倒卵形,长圆形或卵形,长1.5-5cm,宽0.8-2.8cm,先端急尖或圆钝,基部近圆形或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有柔毛,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。花两性;多,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,花直径1.5-2cm;萼片5,披针形,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;花瓣5,白色,宽倒卵形,先端微凹,基部楔形;雄蕊多数;花柱结合成束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6-8mm,红褐色或紫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5-6月。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路旁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东、江苏、河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绿原酸(chlorogenic acid),木麻黄鞣亭(casuarictin)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。主疮痈肿毒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鲜用捣敷。
复方
①治下疳疮: 黄蔷薇叶不拘多少,焙干为极细末,洗净敷上。 (《摄生众妙方》)②治痈疽脓成不溃: 蔷薇叶,晒干研末,蜂蜜和醋调敷,露出疮顶,自溃。〔《江西中医药》(12):59,1957〕
各家论述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捣烂外敷,生肌收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蔷薇叶
拼音注音
Qiánɡ Wēi Y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叶。
功能主治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捣烂外敷,生肌收口。"
复方
①治下疳疮:黄蔷薇叶不拘多少,焙干为极细末,洗净敷上。(《摄生众妙方》)
②治痈疽脓成不溃:蔷薇叶,晒干研末,蜂蜜和醋调敷,露出疮顶,自溃。(《江西中医药》(12):59,1957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香薷
- 隆萼当归根
- 香排草
- 铜锤草根
- 海莲果
- 荜澄茄
- 黑皮跌打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川乌头
- 珠子参
- 土牡蛎
- 獐牙菜
- 野辣烟
- 茜草
- 野芝麻根
- 山桂花
- 黄杨叶
- 扶桑花
- 莸叶醉鱼草
- 天香炉
- 橄榄
- 伏毛山豆根
- 狗牙根
- 槐花
- 绢毛菊
- 金花菜
- 披针叶兔耳风
- 无花果
- 木通根
- 苍蝇草
- 天目木姜子
- 炙红芪
- 猕猴桃根
- 卷毛耳草
- 长梗千里光
- 斑蝥
- 天山雪莲花
- 露兜簕
- 钟乳石
- 香叶树
- 泡桐木皮
- 香唐松草
- 紫玉盘
- 毛葡萄
- 骆驼脂
- 棱叶韭
- 桐油
- 海蕴
- 银粉背蕨
- 粗糠柴
- 披麻草
- 欧活血丹
- 枫香脂
- 红葱
- 过坛龙
- 山荆子
- 衣鱼
- 杯菊
- 对叉疔药
- 波叶紫金牛
- 白石英
- 扁青
- 壶卢秧
- 白石榴根
- 铺地草
- 白升麻
- 芙蓉根
- 八爪金龙
- 桃儿七果
- 枸橘
- 白背枫
- 白苞筋骨草
- 槟榔花
- 滨海前胡
- 白兰花叶
- 地麻黄
- 斑叶兰
- 斑叶堇菜
- 白檀根
- 白花菜根
- 阿氏蒿
- 白牛膝
- 白屈菜根
- 白饭豆
- 北鹤虱
- 白背叶根
- 栾樨
- 桉油
- 白果叶
- 鼠妇画眉草
- 擘蓝
- 艾虎
- 白牛胆根
- 白枪杆
- 凹头苋
- 大薸
- 黄珠子草
- 野油麻
- 白花蛇舌草
- 白蜡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