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齿
《中华本草》:马齿
拼音注音
Mǎ Chǐ
别名
马牙
英文名
Horse teeth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马的牙齿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敲取牙齿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马,体格高大,骨骼肌发达,四肢强颈有力。体高1.27-1.60m,体重225-773kg。雌雄差异很大。马头面部狭长,耳小而尖,直立。鼻宽,眼大。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,具有长毛即鬃毛。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。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,毛部也有长的鬃毛。我国马的品种较多,有蒙古、河曲、伊犁、三河、黑河等种,因品种不同,身体大小、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、花毛、黑毛、栗毛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马属草原动物,善奔驰,草食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心;脾经
功能主治
镇惊熄风;解毒止痛。主小儿惊痫;疔疮痈疽;龋齿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煅存性研末,1-3g;或以水磨汁。外用:适量,烧灰研末,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小儿马痫。2.《本草拾遗》:烧作灰,唾和,绯帛贴丁肿上,根出。3.《日华子本草》:水磨(服)治惊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马齿
拼音注音
Mǎ Chǐ
别名
马牙(《本草拾遗》)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马科动物马的牙齿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平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惊痫,疔疮,牙痛。
①《别录》:"主小儿马痫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烧作灰,唾和,绯帛贴丁肿上,根出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水磨(服)治惊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煅存性研末,0.5~1钱;或以水磨汁。外用:烧灰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疔肿未破:白马齿烧灰。先以针刺破乃封之,用湿面围肿处,醋洗去之,根出。(《肘后方》)
②治赤根疔:捣马牙齿末,腊月猪脂和敷之,拔根出,亦烧灰用。(《千金方》)
③治虫牙作痛:马牙一枚煅热,投醋中七次,待冷含之。(《唐瑶经验方》)
④治内痈未作头者:马牙灰和鸡子涂之,干则易。(《千金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繁缕
- 薄荷
- 马牙七
- 猬菊
- 马蹄荷
- 胃友
- 芜荑
- 鸡胆
- 麋角
- 水团花
- 水杨柳
- 苦瓜花
- 水杨根
- 潮风草
- 墨汁鬼伞
- 春尖油
- 楮树白皮
- 水莲沙
- 石榴根皮
- 撑篙竹
- 水翁根
- 尾花细辛
- 小豆柴
- 五指毛桃
- 密纹薄芝
- 狗尾草子
- 水皂角
- 小通草
- 五香藤
- 水牛角
- 梗通草
- 广防己
- 小石藓
- 残槁蔃
- 弓果藤
- 小石松
- 卤地菊
- 麻秸
- 鸡嗉子
- 马肉
- 马鞍叶
- 鸡肉
- 川木通
- 五叶壁藤
- 小粘药
- 川桐皮
- 小苦参
- 乌贼鱼肉
- 甘肃棘豆
- 桂叶素馨
- 水翁皮
- 江蓠
- 水晶鱼
- 狗脚草根
- 橙黄玉凤花
- 五瓣寄生
- 小红参
- 小红柳根
- 水红花子
- 小红蒜根
- 水红木叶
- 水红木花
- 乌苏里黄芩
- 小苏苏棵花
- 五角枫根
- 水苦荬根
- 五眼果树皮
- 水杨木白皮
- 五蕊寄生
- 小酒饼花
- 小酒瓶花
- 鬼笔
- 粉萆
- 钩栲
- 鸡根
- 铜锤玉带草
- 鲐鱼
- 莴苣子
- 麦奴
- 水将军
- 水茄冬叶
- 水凤仙
- 密褶红菇
- 水榕木根
- 五倍子内虫
- 水茄冬子
- 小红袍
- 水红袍
- 小红人
- 吴萸叶五加
- 小金挖耳
- 五月霜
- 石南
- 石参
- 葛粉
- 石链子
- 石楠叶
- 省藤
- 石斛露
- 乌脚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