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藤果
《中华本草》:牛藤果
拼音注音
Niú Ténɡ Guǒ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通科植物那藤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.或尾叶那藤S.Hexaphylla Decne.var.urophylla Hand.-Mazz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tauntonia hexaphylla(Thunb.)Decne.2.Stauntonia hexaphylla Decne.var.urophylla.Hand.Mazz.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将成熟尚呈青色时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那藤 常绿藤本。掌状复叶互生;叶柄长;小叶3-7,小叶柄长3cm;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卵圆形,革质,先端短渐尖,基部圆形,长4-9cm,宽2-2.5cm,全缘,上面平滑,下面带白色。总状或伞形花序由3-7朵花组成,雌雄同株;花直径1.5-2cm,白色、淡红色或有青莲色晕;雄花外轮萼片3,阔披针形,长约13mm,内轮萼片3,线形,稍长,雄蕊6;雌花较大而数少,内轮萼片3,披针形较外轮的为短,退化雄蕊6,成熟心皮卵圆形,紫色。浆果卵圆形,红色,长6-7cm,果肉白色,内含黑色种子多数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2.尾叶那藤 攀援灌木。全株无毛。小枝灰褐色。掌状复叶;小叶3-7,革质;叶形变化很大,倒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,长3.8-8cm,宽1-3cm,先端长尾尖,尖顶常具短而易断的丝状尖头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上面亮绿色,下面黄绿色,有时具白色斑点,侧脉和网脉常在上面明显凹下,下面稍隆起。花雌雄同株,常排成疏松的总状花序,总花梗长3-8cm,小花梗长1-3cm;雄花有萼片6,外轮3,长圆状披针形,顶端略尖或钝,内轮较狭小;线状披针形,先端钝;无花瓣;雄蕊6枚,花丝全部合生,药隔先端凸头长约1mm,远较花药为短;雌花的萼片和雄花相似,但较大,心皮3。浆果卵圆形,内含数粒黑色光亮的种子。花期3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谷林缘或山脚灌丛中,也有栽培于庭园中。2.多生于山坡路旁或沟谷林缘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2.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七姐妹藤甙(mubenin)A、B及C。愈伤组织提取液含那藤甙(mubenoside)A。
药理作用
果实和果仁对蛔虫、鞭虫有驱虫作用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;杀虫止痛。主疮痈;疝气疼痛;蛔虫病;鞭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光叶密花豆
- 长松
- 白梅花
- 画眉草
- 老鼠脚迹
- 朱蕉花
- 多脉鹅耳枥
- 柱果木榄果
- 槲皮
- 京大戟
- 旋花苗
- 防风花
- 虎尾兰
- 石腊红
- 水马桑枝叶
- 霸王鞭
- 枣树皮
- 路旁菊
- 珠兰
- 盘羊角
- 雾水葛
- 棘叶
- 石瓜子莲
- 香排草
- 银柴胡
- 紫花卫矛
- 葶苈
- 荚蒾根
- 小血光藤
- 浮小麦
- 黑花韭
- 大果巴戟
- 鳖甲
- 大叶蛇泡簕
- 紫背绿
- 盘石龟
- 峨眉蕨贯众
- 兔肉
- 竹节蓼
- 红吹风
- 元宝草
- 马鞍叶
- 黑头草
- 甜果藤
- 柠檬根
- 水金凤
- 山桃树皮
- 无患子树皮
- 铺地罗伞
- 千针万线草
- 丝瓜花
- 井边茜
- 小接筋草
- 土人参叶
- 石栗叶
- 胡桃叶
- 马皮
- 深山不出头
- 小丁香
- 白背三七
- 白苋
- 薄荷油
- 糙壳菱蟹
- 丁香枝
- 贵州獐牙菜
- 锅铲叶
- 海南粗榧
- 黑果小檗
- 红螺塔
- 剪夏罗
- 角果木子油
- 金丝草
- 绿兰花
- 马宝
- 猫肝
- 木通根
- 南天竹根
- 盘龙参
- 泡囊草
- 蔷薇枝
- 三角叶风毛菊
- 山黄麻叶
- 柿漆
- 香樟
- 水翁叶
- 相思子根
- 小黄鼠狼
- 西南文殊兰
- 厓花子
- 棕树心
- 云南荚蒾根
- 土燕窝泥
- 女贞子
- 小三棵针
- 蚺蛇胆
- 苦葛花
- 峨山雪莲花
- 苦生叶
- 皱叶子
- 绿衣枳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