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红
《中华本草》:少年红
拼音注音
Shào Nián Hónɡ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牛科植物少年红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disia alyxiaefolia Tsiang et C.Chen+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;切碎;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约50cm。具匍匐茎;茎纤细,具细纵纹,幼时密被锈色微柔毛。叶互生,叶柄长5-8mm,具沟;叶片厚坚纸至革质,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钝至圆形,长3.5-6cm,宽1.5-2.3cm,边缘具浅圆齿,齿间具边缘腺点,两面被疏微柔毛或小鳞片,尤以北背面中脉为多。亚伞形花序或伞房花序,稀复伞形花序,侧生,稀腋生,密被微柔毛;总梗长达6cm时,常具1-2片退化叶;花梗6-10mm,通常带红色;花萼状仅基部连合,仅于连合处被细微柔毛,长1-1.5mm,萼片三角状卵形,具腺点;花瓣白色,稀粉红色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约4mm,里面中部以下多少具乳头状突起,具疏腺点;雄蕊较花瓣略短,花药披针形,背部疏腺点;雌蕊与花瓣等长。果球形,直径约5mm,红色,略肉质。花期6-7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200m的山坡、山谷疏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有岩白菜素(bergenin)[1]和一种甙无为仙客来甙元(cyclamiretin)A的皂甙——皂甙Ⅱ[2]。
性味
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止咳平喘;活血散瘀。主咳喘痰多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有散瘀活血的功能。用于跌打跌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蕨麻草
- 黄竹参
- 芒硝
- 柿
- 生姜
- 双叶金枪
- 丝毛毛毡草
- 球花马蓝
- 托里贝母
- 云南美登木
- 大金香炉
- 三角草
- 野丁香
- 包谷火焰包
- 野桂皮
- 三爪龙
- 娑罗子
- 四孢蘑菇
- 雅丽千金藤
- 山枇杷
- 丝线吊芙蓉
- 八角乌
- 白柳
- 白花穿心莲
- 漆大姑根
- 黄花紫丹参
- 越南樟皮
- 三叶委陵菜
- 四叶细辛
- 狨
- 荠苨苗
- 散血飞
- 土大黄
- 漆姑草
- 拔毒草
- 冰糖
- 草绣球
- 红色新月蕨
- 白背叶
- 桤木枝梢
- 崩疮药
- 四川山矾
- 芡实
- 越王余筭
- 野猪黄
- 荞麦
- 野木耳菜
- 山尖菜
- 白花灰毛槐树
- 球序鹅掌柴
- 云雀
- 白枪杆
- 伞梗虎耳草
- 丝瓜根
- 龟甲
- 八节毛
- 包袱七
- 扒地蜈蚣
- 蔷薇根
- 蔷薇露
- 山沉香
- 一点红
- 紫珠
- 玉簪
- 野丁香根
- 石面枇杷
- 蔷薇叶
- 秋枫木
- 远志
- 千叶独活根
- 冰糖草
- 野兔脑
- 秋牡丹根
- 石霜
- 四川红淡叶
- 卜芥
- 巴巴花
- 白土茯苓
- 沙地柏
- 白花菜
- 猴樟果
- 野塘蒿
- 白花灯笼
- 七叶薯
- 裕民贝母
- 槭叶草
- 白粉藤
- 三面刀
- 火腿
- 商陆
- 山壳骨
- 白牛胆
- 白花柴
- 苦木叶
- 射尿(虫另)
- 莼
- 玳瑁肉
- 七叶莲
- 穗花杉种子
- 斑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