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葵叶薯蓣
《中华本草》:蜀葵叶薯蓣
拼音注音
Shǔ Kuí Yè Shǔ Yù
别名
龙骨七、穿山龙、细山药
英文名
rhizome of Hollyhock-like Yam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薯蓣科植物蜀葵叶薯蓣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oscorea althaeoides R. Knuth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泥土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蜀葵叶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。根茎横生,细长条形,分枝纤细。茎幼嫩时具稀疏的长硬毛,开花结实后近于无毛。单叶互生,叶柄通常比叶片长;叶片宽卵状心形,长10-13cm,宽10-13cm,先端渐尖,边缘浅波状或4-5浅裂,表面有时有毛,背面脉上密被白色短柔毛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。雄花有梗,长2-3mm,常由2-5朵集成小聚伞花序再组成总状花序,有时花序轴分枝形成圆锥花序;花被碟形,基部连合成管,先端6裂,开花时裂片平展,雄蕊6枚,花丝较短,有时弯曲。雌花序穗状,有花40朵或更多,单生或2-3个簇生叶腋;苞片披针形;退化雄蕊丝状或无。蒴果三棱形,长约2.5cm,宽约1.5cm,基部渐狭,先端稍宽大,表面草黄色,有光泽;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基部,向先端有斧头状的宽翅,长约8mm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000m的山坡、沟旁或路边的杂木林下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呈长条状圆柱形,弯曲不直,有的具分枝,直径1-2cm,表面黄色或灰棕色,具须状根或点状根痕。质坚硬,断面类白色。气微,味苦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薯蓣皂甙元(diosgenin),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(diosgenin palmitate),△3.5-脱氧替告皂甙元(△3.5-deoxytigogenin),薯蓣皂甙(dioscin),纤细薯蓣皂甙(gracillin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
性味
辛;苦;温
功能主治
疏风祛湿;健脾消食;活血消种。主感冒头痛;风湿痹证;食积饱胀;消化不良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泡酒。
复方
①治风湿麻木: 龙骨七、大风藤各一两。煨水服。②治跌打损伤: 龙骨七二两。泡酒一斤,每服五钱至一两。③治积食饱胀,消化不良: 龙骨七一钱。研末,开水吞服,每日二次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蜀葵叶薯蓣
拼音注音
Shǔ Kuí Yè Shǔ Yù
别名
龙骨七(《贵州草药》),穿山龙、细山药(《云南经济植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薯蓣科植物蜀葵叶薯蓣的根茎。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泥土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,幼时只稀疏的长硬毛。根茎圆柱形,径1~2厘米,表面黄色或灰棕色,切面白色,须根较少。叶互生,掌状心形,长6~14厘米,宽5~11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广楔形,边缘4~5浅裂,下面脉上密被白色短柔毛,基出脉9~11条;叶柄长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单生或2~3枚丛生叶腋,雄花有柄,常2~3朵集成小聚伞花序,花技6裂,雄蕊6枚,花药3枚纵生,3枚横生;雌花序穗状,单生或2~3枚丛生叶腋,有花40朵或更多,花被6片,舌状。蒴果倒卵形,棕黄色而光亮,具3翅,长约2.5厘米,基部狭圆,中间微凹。种子椭圆形,具薄膜质的翅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草坡、灌木林边、水沟边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薯蓣皂甙元,其含量,四川昭觉产者为1.58%,云南丽江产者为0.5%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燥湿理脾,强筋壮骨。
复方
①治风湿麻木:龙骨七、大风藤各一两。煨水服。
②治跌打损伤:龙骨七二两。泡酒一斤,每服五钱至一两。
③治积食饱胀,消化不良:龙骨七一钱。研末,开水吞服,每日二次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菊
- 银白杨叶
- 兰屿肉豆蔻
- 庐山石韦
- 灵香蒿
- 山银柴胡
- 川层草
- 灵香草
- 冷地卫矛
- 川防风
- 柳叶鬼针草
- 灵猫香
- 朝鲜当归
- 凤尾蕉叶
- 狼把草根
- 厚叶沿阶草
- 刺山茶根皮
- 山荔枝果
- 华风车子
- 回阳生
- 山铁树叶
- 万丈深
- 山鸢尾花
- 枫香脂
- 垂丝卫矛
- 山马豆根
- 山野扁豆
- 干檀香根
- 华南舌蕨
- 扇叶阴地蕨
- 万年青花
- 垂花香薷
- 华山矾果
- 化香树叶
- 狼尾巴花
- 刺山茶果
- 棱子芹根
- 常春藤子
- 卵叶寄生
- 复羽叶栾树
- 垂丝海棠
- 山菠萝根
- 白枪杆根
- 半把伞
- 柳树寄生
- 山郎木根
- 佛手柑根
- 凤凰毛
- 福建排草
- 澜江百合
- 牯牛卵囊
- 川明参
- 岭南杜鹃
- 华千金藤
- 藤黄
- 狼尾草根
- 狗响铃
- 广藤根
- 冷蕨子草
- 狗屎花根
- 华南鳞盖蕨
- 垂花胡枝子
- 广石豆兰
- 卵叶贝母兰
- 山马鞭草
- 山香果
- 楮皮间白汁
- 川鄂山茱萸
- 狗爪樟
- 搜山黄
- 番石榴果
- 厚皮香花
- 樗叶花椒
- 华风车子叶
- 化香树果
- 山香草
- 川木香
- 山道年蒿
- 凉粉藤
- 庐山楼梯草
- 狗枣猕猴桃
- 巴豆树根
- 卵叶娃儿藤
- 厚叶牛耳草
- 甘肃土当归
- 狗爪樟皮
- 垂果南芥
- 琉璃草果实
- 刺萼悬钩子
- 唇香草
- 观音苋根
- 白猪鼻孔
- 凤尾蕉花
- 野香茅
- 白云花根
- 幌伞枫
- 山黄瓜
- 华风车子根
- 常春卫矛
- 樗叶花椒皮